土木工程(含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白皮书
发布时间: 2021-12-30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土木工程专业所在的土木工程系是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建校之初的六个学系之一,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3年广东省立襄勤大学工学院的建筑工程系。

专业面向“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数字化、智能设计和建造等元素,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综合素质、拥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拥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声誉。

 2003年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10年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并被列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8年第5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即《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的专业认证,是国际化工程教育的典范。2019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第4次土木工程学科评估中位列B+


2.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求和土木行业的新兴复杂问题,培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终身学习并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综合素质。毕业后能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毕业五年左右达到与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相当水平、成为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员,或获得一流大学硕士及以上学位。


3.培养规格

土木工程专业学制4年,学分170分。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学制4年,学分要求174分。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完全覆盖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主要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使用现代工具、人文素质、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方面的12项毕业要求。


4.课程体系

4.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全英及双语教学,开设科技前沿专题讲座和创新实践课程,依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省现代土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学科平台、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为学生实验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形成产--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分建筑工程、地下结构、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绿色智能建造共5个专业方向模块。在专业课学习中,每位学生选择主修一个专业方向模块,辅修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实现大类培养。


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课程类别

课程要求

学分

学时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2.0

1236

通识

10.0

160

专业基础课

必修

45.0

720

选修课

选修

21.0

336

合计

138.0

245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必修

32.0

37

毕业学分要求

138+32=170


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课程类别

课程要求

学分

学时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4

1276

通识

10

160

专业基础课

必修

44.5

712

选修课

选修

21.5

344

合计

140

249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34

38

毕业学分要求

140+34=174


4.2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钢结构理论、工程材料、智慧工程测量学、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


4.3实践教学环节

校企合作课: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土木工程产业模式与创业、结构智能化设计工作坊(卓越全英班)、境内外社会实践与工程训练(卓越全英班)、暑期国际个性化实践(卓越全英班)

竞教结合课:结构模型概念与实验

创新实践课:土木工程前沿试验、工程结构综合实验、结构模型概念与实验、结构创新设计方法(三个一)

创业教育课:土木工程产业模式与创业(三个一)

劳动教育课:生产实习


5.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1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总计50人(占54.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4人(占92.3%),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79人(占86.8%),具有10个月以上国(境)外研究经历的教师54人(占59.3%),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和学缘分布合理,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较高,为本专业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1人,师资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本专业聘任了近50位高水平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其中包括谢礼立双聘院士,朱位秋院士、杨永斌院士、邓文中院士等名誉教授以及长江学者顾明教授等兼职教授。

本专业每年邀请10余位来自美加、英、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海外知名学者(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Andrei V. Metrikine教授,现任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主编;美国德州农工大学J.N. Reddy院士),讲授短期全英课程和培训青年教师,提升了师生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还聘请了来自奥雅纳顾问咨询公司(香港、深圳和广州分部)、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等单位的50余位工程一线的校外技术专家(如奥雅纳东亚区研究和发展部董事Ricky Tsui等),担任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并对本学科的研究生论文指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6.教学条件

土木工程专业拥有的教学科研平台包括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土木工程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还拥有与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建的5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境内外建立了40多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并与国外多家知名高校签订了本硕博各个层面的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内外等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短期交换生项目,并与北美、欧洲、澳洲等多所著名高校签订了本、硕、博等多层级联合培养项目。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1. 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特色

土木工程卓越全英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并开创性实行全英教学,满足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专业领军人才。

  1.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和科技优势,致力培养拥用全球视野及湾区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智慧土木学科人才;

  2. 由学院具有丰富海外背景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3. 主干课程均为全英教学,以此夯实学生领域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适应国际化环境的交流能力;

  4.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二年级开始即可参与到导师所主持的行业前沿创新性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培养综合业务能力;

  5.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学院提供与跨国企业和境外院校的实习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学院还提供一定的国际化联合培养机会;

  6. 高于普通本科生2倍的保研率(含直攻博)50%(不含由导师推荐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读研深造人员)。


2. 获得成果

近五年来,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1 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首批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住建部高等教育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2 部,“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24篇;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7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8项,市厅局级项目16项;出版专著11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5项,发表SCI论文402篇,EI论文352篇;获得1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