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系

道路工程系在学院1995年建院之初就设立了本科培养方向,随后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开始招收道路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经过近30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华南地区引领性的交通基础设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7人。至今,已培养了道路工程方向的博士100余人,硕士500余人,本科毕业生上千人,为广东省及国内外交通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道路工程系紧密围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家交通运输建设特点,在路面材料与结构、路面施工与管理、道路规划与设计、道路安全性设计与评价、路基边坡稳定性与防护、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控制等领域进行了诸多开创性研究工作。建成了广东省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亚热带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研究设备70余台套,包括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HRP沥青全套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路面探地雷达等一系列先进科研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是国内研究设备配套性最好的道路工程研究机构之一。

道路工程系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并重,利用粤港澳地缘优势成功实施成果转化,指导了上万公里高速公路及港珠澳大桥等近20座特大桥铺装的设计、建造和养护等工作,主持了 “八五”、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和青年基金20余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近百项,完成了多部国家和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研究成果“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新技术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有力推动了道路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

道路工程系重点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交通强国”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需求,以路面材料与结构、道路规划与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与防护为传统基础,结合绿色低碳、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等现代发展理念,与材料、力学、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低环境影响道路建造技术、低碳耐久道路养护技术、数字化道路健康评估方法、道路测设一体化设计系统、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及交通信息化、土-结构体系灾变机理与控制模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控制等特色学科研究方向的发展。

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材料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