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由学校(原华南工学院)首任校长罗明燏教授作为学科负责人组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设立造船专业的七所高校之一。196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船舶工程学科硕士授权点,2003年获得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设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得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成立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我系共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2022年  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60多年来,我系已经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这些毕业生已在全国、尤其是在华南地区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或担任领导管理岗位。目前华南地区三分之一以上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企业负责人毕业于我校。

我系建有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包括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广州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部分教师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分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青联、广东省青科协、广州市青科协等担任重要职务。

我系拥有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船舶技术研发中心和工信部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平台等以服务国家南海战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大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为导向的研究平台与创新基地。我系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船模拖曳试验水池实验室、近海与海岸工程试验水池、船舶材料与结构检验实验室等实验教学条件。

我系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承担和培育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大高水平成果产出,推进高水平成果转化,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将我系打造成为南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近五年,我系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共18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8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注重国际交流和合作,与西澳大学、牛津大学、密歇根大学、德州农工大学、新奥尔良大学、挪威斯塔万格大学、挪威科技大学、里斯本大学、弗吉尼亚海洋研究所建立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关系。近年来,主办了国内行业权威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学术活跃的同行来访和做学术报告,聘请了国际著名专家为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为师生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学术交流环境。同时,学科注重国内行业界的交流,与中船集团、中海油集团、三峡集团、中交集团、中电建集团、中能建集团、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等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多项研究成果服务于港珠澳大桥全程建设中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作为唯一高校单位直接参与和支撑我国首个海上漂浮式风电工程“三峡引领号”的研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