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系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力学学科)的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在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的先驱--周履先生的带领下发展起来于1981年和2003年获固体力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评“工程力学”广东省名牌专业,2006年获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获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工程力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有双聘院士3人,专任教师25人(正高8人、副高12人),其中包含国家杰青1名、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2名、广东珠江特聘教授1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工程力学系始终紧跟力学领域的发展前沿,以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目标,着重解决航空航天、国防、机械、土木、交通等领域的关键力学问题,在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积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地区力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正在积极迈进全国一流力学学科的行列。

  在学术研究方面,工程力学系现已建设了“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和“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等三个主干学科方向,在疲劳、损伤与断裂力学、冲击动力学、微纳米力学、非线性弹塑性力学、软物质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8项、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杰青项目1项、国基重点项目2项、重要军队国防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项。

 

图1. 工程力学系在冲击动力学、微纳米力学、损伤与断裂力学、实验力学、软物质力学领域的部分成果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本系基础力学教学团队于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级教学团队”,《材料力学》课程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自2009年起,工程力学系创办了工程力学创新班,全面实施“3+1+2”本硕和“3+1+4”本博连读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与管理制度。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班还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创、SRP等科研项目。近五年,工程力学创新班学生获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广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5篇,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团体和个人奖励30余项。

 

图2. 工程力学创新班人才培养与部分获奖证书

 

  在支撑平台方面,工程力学系参与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并拥有“广东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航天航空广东省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现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4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5289万元,图书资料15万册。除了上述教学科研平台外,本学科还与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民航学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校外建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建设有广东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华南理工大学-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力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为本学科研究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国情、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

 

 

图3. 工程力学系实验平台的部分大型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