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城市防洪减涝措施的大小统筹与灰绿兼顾
报告人:郭祺忠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工程学院
时 间:2017年6月29日(周四)下午2:30
地 点:七号楼二楼大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土木与交通学院
2017年6月26日

报告人简介:
郭祺忠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199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水资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同时是一名美国注册土木工程师,也是美国水资源工程院认证的资深工程师。现兼任天津大学特聘教授、美国美华水利协会会长、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雨污面源处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席、美国水环境基金会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美国环保总署等科研基金会专家评审成员、美国新泽西州高新技术评估认证机构顾问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生命维持系统荣誉专题编辑等职务。他主要从事城市雨水和洪涝管理、内陆和沿海水环境修复、绿色和可持续水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过包括美国国家鱼类和野生动物基金会赞助的防洪减灾与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工程、受新泽西州州长恢复与重建办公室委托的飓风“桑迪”灾后防洪减涝策略研究及美国环保总署支持的雨污合流下水道清淤技术等40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了2项美国技术专利。郭教授对城市雨水管理的兴趣始于他读研究生时期,当时他在导师指导下模拟著名的芝加哥深隧中出现的涌波现象并建议控制措施,近年来在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及绿色基础设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美学术和工程实践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城市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多种水问题,且干旱和洪涝等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强,系统治理及减缓城市洪涝灾害和水污染已成为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关键任务。本报告在对城市暴雨内涝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城市洪涝及面源污染减缓措施,系统剖析传统治水模式中强调“状态改变”、“末端治理”、“过程分离”等不足,明晰变化环境下城市水问题系统治理的总体需求和总体思路,重点介绍美国近年在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具体做法,尤其是如何做到大小海绵统筹和灰绿结合,该报告为我国蓬勃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