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邀请海内外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籍此活动启迪思维、开拓视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近期学术活动安排如下:
时间 | 议程 | 地点 |
2015年12月23日 (周三)上午 | 9:00-9:40报告人:贺佳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的智能结构研究 9:45-10:25 报告人:胡琴博士 报告题目:考虑测量及模型误差不确定性的贝叶斯道床损伤诊断研究 10:30-11:10 报告人:夏凉博士 报告题目:非线性多尺度结构优化设计及相关模型缩减计算策略 | 交通大楼604 会议室 |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土木与交通学院
2015年12月18日
报告题目一:基于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的智能结构研究
摘要:在现有的许多研究中,健康监测系统和振动控制系统往往被视作两个独立工作的系统,前者主要用于结构工作状态和性能的评估,后者则旨在提高结构抗振和抗灾能力。然而,实际上,这两个系统均需要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将这两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将有利于节约成本;此外,通过健康监测系统对结构状态的可靠评估,还能有效的提高振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因此,近年来,基于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一体化的智能结构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报告首先介绍了部分激励未知下的线性结构的参数和荷载识别方法,进而提出了非线性系统的恢复力识别方法,此外,基于子结构理论,介绍了线性和非线性系统识别方法。其次,振动控制方面,重点介绍了结构系统中,执行器和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最后,基于扩展的卡尔曼滤波理论,介绍了一种能有效实现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一体化的时域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报告人简介:贺佳博士2005年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2年获湖南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13年至今,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工作。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非线性动力系统识别以及结构振动控制。现已发表中英文期刊和会议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SCI-H因子为5。此外,最近与导师合著《Smart Civil Structures》一书将于2016年正式出版。
报告题目二: 考虑测量及模型误差不确定性的贝叶斯道床损伤诊断研究
摘要:目前工作状态下的铁路轨枕连同底下的道床检测主要仍是目视检查。目视检查对于发现隐藏的损伤极其困难,如混泥土轨枕底下道床砟肩的道砟损伤在有砟轨道中,道床保持轨枕在合适的位置,轨枕支撑铁轨。如果道床有任何的损伤,铁轨-轨枕-道床系统的刚度会相应减少,从而改变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可以测量原位枕木的振动数据发现隐藏的损伤,这方面已有文献报道。虽然利用模态测试技术准确测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变化不难,但是测量和模型误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振动损伤识别方法进行健康检测的难题。作者对此制定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分阶方法,能够给工程师以及检查员在目视检查中提供每一根混凝土轨枕底下道床的健康状态有价值的信息。

报告人简介:胡琴博士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现为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助理)。研究方向包括:结构健康检测、模型修正、贝叶斯模型类别选择、振动测量、锤击测试、结构动力学。
报告题目三:非线性多尺度结构优化设计及相关模型缩减计算策略
摘要:近年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合金等高性能非均质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不断增多,这些材料微观尺度的复杂几何特征以及各单相材料的本构都影响其所组成宏观结构的力学性能。因此,针对均质结构的传统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均不再适用于此类非均质多尺度结构。作者在博士期间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搭建了针对非线性多尺度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平台并应用于结构和材料一体化设计。通过对微观尺度材料微结构的优化,设计出了由单相材料构成且同时具有连续变化力学性能的宏观结构,符合3D打印的加工要求。此外,考虑到进行此类分析和设计时所需的巨大计算量,报告人引入了若干模型缩减策略近似实现了微观尺度材料的实时均匀化分析,同时通过并行计算大幅提高了优化设计效率。

报告人简介:夏凉博士201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法国贡比涅科技大学先进力学博士学位,拟于2016年2月起赴法国巴黎东部大学多尺度模拟与仿真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多尺度结构计算模拟、模型缩减计算、非均质材料裂纹扩展模拟。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Elsevier),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9篇发表在计算力学权威杂志如ACME, CMAME,IJNME上,2篇发表在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协会会刊SMO上。曾参加学术会议10余次,其中2014年在英国剑桥举办的国际计算方法会议获最佳论文奖,2015年在澳洲悉尼举办的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会议获早期学术生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