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邀请海内外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籍此活动启迪思维、开拓视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近期学术活动安排如下:
时间  | 议程  | 地点  | 
2015年12月15日 (周二)  | 9:00-9:45报告人:宁超列博士 报告题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概率安全与损失评估 10:00-10:45 报告人:史吏博士 报告题目:梁和饱和半空间的静动力相互作用  | 交通大楼604 学术报告厅  |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土木与交通学院 2015年12月9日
报告题目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概率安全与损失评估
摘要:本报告以新加坡的地震灾害风险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震源-传播-场地-结构-损失的地震概率安全与损失评估框架;然后针对其中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块,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地震概率需求分析和基于机理驱动的结构概率能力建模方法。在地震概率需求分析中,着重讨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BWBN模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在结构概率能力建模中,提出在机理驱动的前提下,应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库并利用广义最大似然估计或贝叶斯方法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最后,给出了当前地震概率安全与损失评估框架下仍在进行的工作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

    宁超列博士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巨灾风险管理研究所(ICRM)博士后。其本科、硕士、博士先后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研究方向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工程结构的地震概率安全评估等。在其两年博士后工作期间,共刊出(录用)论文9篇,其中EI收录 论文4 篇,SCI收录论文 4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 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此外,合著专著《结构非弹性地震动力反应分析与参数识别》(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1部。
报告题目二:梁和饱和半空间的静动力相互作用
摘要:地基上覆梁的挠曲变形研究是应用力学、材料力学和岩土力学等学科的基础问题。本研究采用地基等效刚度法,结合傅立叶和拉普拉斯变换分别解析推导了饱和半空间上覆无限长、有限宽欧拉梁在阶跃点荷载和移动点荷载作用下的挠曲沉降和动力响应。梁与饱和半空间完全接触时的应力和孔压边界条件通过极限上下解来近似考虑,解析研究结果可用来验证多场耦合数值计算程序的正确性。
报告人简介:

史吏,湖北钟祥人。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保研到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蔡袁强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后获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前往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进行博士后研究一年(导师A.P.S. Selvadurai教授, 加拿大两院院士、国际著名岩土工程学者)。研究方向包括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饱和土体动力有限单元模拟和吹填土固结机理等。在饱和地基动力响应的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在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和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上发表文章SCI论文4篇,编写开发了饱和土体动力有限单元求解器,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