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筑领域的交流合作,7月8日,第一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揭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文林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耿辉,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波出席活动并致辞。
大赛启动仪式
文林峰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数量最多、工作开展最早的省份之一,走出了一条具有湾区特色的智能建造发展之路,在出台政策、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方面,为引领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全国智能建造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广东经验”。此次建筑机器人大赛的举办,正是大湾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具体行动,更是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一次“集体练兵”。
刘俊杰表示,香港建造业正处于技术革新的关键时刻,机器人技术正在重塑现代建筑工程。建筑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应对了劳动力老龄化及建造成本上升等挑战,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他指出,第一届的大赛汇聚了粤港澳头部企业、学术机构及学校,呈现建筑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成果,是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充分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建造业界的深度联动,以及在推动行业创新上的共同坚守与实践。
刘耿辉指出,近年来,广东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广东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应用于工程建设、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城市基础设施运维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先进技术、领先企业和优秀案例,正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场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初步构筑起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吴波副校长致辞
吴波在致辞中对专家学者、参赛团队来到华南理工大学表示欢迎。他表示,建筑机器人作为当今建筑业科技领域的前沿热点,其未来发展离不开学科交叉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建造和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日益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期待通过本次大赛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建筑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学科交叉创新。
本次大赛设置了技术研发竞赛与应用实战竞赛两大赛道。其中,技术研发竞赛聚焦全生命周期应用,围绕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验收、运维、巡检、评估及拆除等应用,以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升级。25支队伍从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市场潜力三个维度展开角逐,部分成果已具备产业化前景。
应用实战竞赛
应用实战竞赛则对机器人实战能力全检验,模拟真实工地场景,设置墙板安装、地面整平、地砖铺贴、无人机巡检四大项目。32支参赛队伍通过高精度作业,展现机器人施工效率与质量管控能力。例如,在无人机巡检竞赛中,组委会利用脚手架、配电箱、绿网等施工现场常见的物料,配合假人道具,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预设了多处工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加巡检内容丰富度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竞赛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贴合程度。
智能建造成果展
大赛还设置了智能建造成果展、粤港澳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沙龙,全方位展示智能建造的最前沿科技成果。此次大赛及系列活动以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为主线,以金融活水激活产业链升级动能为支撑,着力构建“技术研发-场景应用-资本赋能”的协同生态,助力实现建筑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共同绘就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据悉,本次大赛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联合指导,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和香港建造业议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来自国内建筑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参赛团队代表和各地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共500余人参加了大赛,共同为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力。(图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土木与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