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示范课】土木与交通学院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工程力学》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 2024-11-14

2024年11月7日下午,土木与交通学院《工程力学I》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在五山校区340301教室开讲,本次示范课由工程力学系孟令怡副教授主讲。孟令怡老师为全国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工程力学》广东省一流课程主要参与人,近5年承担“工程力学”课程368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是省级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承担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面向我校大部分工科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本次示范课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三班合班教学,选课人数为147人。

课堂现场

传统的基础力学课程存在“课程内容较为传统”“教学形式有限”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理论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此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团队提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在课程内容加入课程发展历史、专业教育以及每章节理论知识的研究历史;补充港珠澳大桥等典型工程和生活案例分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行应用实例建模探索教学,并结合教师自身科研工作,引入科技前沿进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工程力学》广东省一流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

本次示范课,孟令怡老师在平面弯曲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的教学中,介绍了受弯杆件的工程实例,包括世博会中国馆主体建筑的梁、港珠澳大桥的梁等。通过对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者何镜堂院士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通过对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的介绍,结合我们国家“基建狂魔”和大国工匠的讨论,开展思政教育,鼓励学生建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解决问题的魄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接着在课程中补充杆件弯曲问题的研究历史,介绍伽利略、伯努利、纳维尔等人的研究,并以钓鱼竿变形的应用实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课后思考问题,引出课程内容。

 本次示范课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获得了现场观摩师生的一致好评,对我院的课程教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