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广州地铁直播节目“轨道上的文化长廊” 走进华南理工大学,追寻华南理工大学百年红色基因。逾3万师生市民朋友通过广州地铁微博直播平台观看了节目。通过校园内一处处历史景观背后的故事,公众了解到了华南理工百年办学历史及华工人追求民族振兴、兴学强国的“红色基因”。本次活动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指导,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地铁运营三中心共同策划,土木与交通学院“追寻”讲解队、结构协会、智能建造协会等参与了直播讲解活动。
直播活动现场
“追寻”讲解队讲述校园历史景观故事
上午10时,广州地铁主播人员和 “追寻”讲解队成员一起,依次带领观众游览了我校五山校区的南门广场、校园内的中山像、五号楼、泳池铭、百步梯、图书馆、校史馆、校训石等处。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追寻”讲解队承担了校园历史景观点的讲解工作,为观众们讲述了各个历史建筑背后的红色故事。
介绍学校办学历史与办学成果
来到学校“初心”校史馆,校史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华南理工大学最早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华工师生始终抱着科技兴国的理想,在改革开放时期就有华工教授组成“星期六工程师”的故事,培养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更让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图书馆科普基地讲解
直播镜头走进学校图书馆的科普教育基地,大家的目光就被门口展台上充满艺术美感和未来科技感的建筑结构模型吸引了。土木与交通学院智能建造协会、结构协会同学为观众揭秘了这些模型背后的技术原理,介绍了现代土木工程向绿色、智慧、人居发展的趋势。通过各展台讲解员的讲解,观众也通过镜头,了解了华工师生在智能驾驶、虚拟现实、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
丰富的文创奖品
工作人员合影
据悉,本次“轨道上的文化长廊”之追寻华南理工大学百年红色基因直播活动通过多场景、多角度的呈现,让公众全方位、近距离地了解到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出色的办学成果。不少市民在直播间留言表示,希望有机会能进校更深入地参观,鼓励孩子报考华南理工大学。该节目将有计划继续走进华南理工大学的其他校区,探寻更多华工人的故事。
(图/ 陈卓琪 朱航帆 韦健炜 张汝楠 文/苏嘉杰 苏图 郭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