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龚锦钊:做人民信赖的抢险尖兵
发布时间: 2024-05-02

暴雨如注、洪水肆虐、交通受阻、人员被困……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粤北韶关的江湾镇陷入了“孤岛”状态。

在危急关头,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三队”)全力支撑江湾镇抢险救援,他们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勇担抢险救灾重任,成为人民信赖的抢险尖兵。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09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地质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龚锦钊就是其中的一员。

韶关武江区江湾社区江湾街尾后山滑坡全景


与时间赛跑,做抢险救援的地质尖兵

4209时许,地质三队接到紧急电话:“武江区江湾镇发生山体滑坡,有群众被困,全镇通讯完全中断,请你单位立即派人前往。”

随后,数名地质尖兵与韶关市救援突击队踏上消防救援车,开启了一段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之路。他们立即投入到应急灾害调查和险情分析的工作中,在部省地质专家到达前完成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为专家研判和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了地质先行,为有效开展搜救工作当好“地质尖兵”。


冒雨逆行做打通生命救援通道的观察哨

突击队虽进入了受灾点,但通往灾区的唯一通道——318县道上有20多处塌方,机械设备无法通行,打通这条生命救援通道刻不容缓。暴雨肆虐,318县道沿线的山体仍不断在塌方,不断掉落的岩石泥土让人望而却步。如何科学高效清理塌方?如何保障清理部队的安全?他们需要一个“观察哨”!

龚锦钊(右一)与救援队伍连夜抢通救援通道

地质三队地质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龚锦钊临危受命,接到命令后,他冲锋在前,为救援队伍打通318县道的生命通道提供灾情研判,进行救援指导。作为安全的守护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他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沉着应战带领清障队伍艰难前行。“车辆能够通行即可,不要靠边!以防塌方危险!”历经1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在21日半夜打通了通往江湾镇唯一的生命通道。


寸步不离做救援队伍的守护者

随着救援通道被打通,大批救援设备和救援人员成功进入受灾点。龚锦钊深知搜救过程中山体发生二次滑坡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顾不上休息,他立即与技术人员会合,商讨监测方案。

龚锦钊(右一)向指挥部讲解现场灾害情况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确保救援队伍在搜救过程中的安全。”龚锦钊强调,“马上调配监测组进来,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另外我们几个技术人员要寸步不离观察研判,为搜救工作保驾护航”。灾情现场环境瞬息万变,救灾就是与灾难作斗争,与险情作斗争。他与队员们一起始终紧盯边坡变化,不敢有任何松懈,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防一线指挥长握着龚锦钊的手郑重地说:“消防队员的生命交到你们手上了!”“有你们在,我们就放心!”

龚锦钊(右一)与部省专家一同商讨救援方案

这是信任、更是责任。龚锦钊带领监测组使用高精度全站仪24小时现场对搜救开挖边坡进行变形监测,每1小时报告监测数据,确保搜救工作安全开展。直至23日晚上24时,最大受灾点的搜救工作结束,进入湖洋村等2个村的唯一通道成功打通。

灾害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完成使命后,他们又默默离场。在这惊心动魄的5天里,包括龚锦钊在内的地质三队队员们经历了生死考验,不眠不休、持续奋战在应急抢险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心系群众、无私无畏的精神。(图文/南方+资讯平台、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校友简介:

龚锦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09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现任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地质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第一批“南粤地质人才工程”技术骨干,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省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灾应急专家组、市应急管理局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市地质矿产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