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有许多深耕教书育人一线,始终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亦师亦友,营造良好教学相长氛围;他们用知识的力量筑起梦想的大厦,用智慧的灯塔引领未来的道路;他们用行动让高等教育回归“培养人”的本质职能……土木与交通学院 “师说心语”教师专题系列访谈,带你走近身边的老师,倾听他(她)们的教学理念和对专业的理解感悟。
本期教师简介
杨永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具有丰富的道路勘测设计经验,主持多项道路设计和安全评价项目,曾在美国普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讲《道路勘测设计》、《智慧工程测量学》等课程,作为《道路勘测设计》省级、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校级课程思政负责人,熟练运用道路设计各项技术指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研究,主持2项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及主持6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和课程立项,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分别在2014年与2019年获得校优秀教研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实用型规划《道路勘测设计》教材。荣获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荣誉体系”教学优秀奖。现为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专家,第二十和二十一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Session 2.7“道路几何设计和安全”联合主席,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第二届学部委员会道路几何设计指标与安全性评价领域联合主席,第三届学部委员会道路设施规划设计理论与安全性评价技术委员会副主席(GL0401)。
采访实录
陆慧娟(采访学生):
《道路勘测设计》、《智慧工程测量学》这两门课程广受同学们的喜爱,得到了很多好评,请问您是如何激发大家对课程的喜爱呢?
杨永红老师:
在教学工作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道、授业和解惑,及时和学生建立良好沟通。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和设计项目案例教学法,改革课程平时教学要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结合道路勘测设计工程案例项目教学,如五山校园30号楼后方的校园道路设计。课程包含三方面:理论课教学、道路勘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实习,理论与实践操作形成闭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设计任务的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成为能够创造未来的工程科技和技术人才。
《智慧工程测量学》课程不仅局限于课内的理论教学,我们还会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仪器的实际操作。我在2013年接手这门课之前,先于2011年普渡大学旁听了两学期的测量相关课程,在basement实验室和室外实际操作仪器并接受教授们每节课的考核。回国后我也旁听了道路工程系贺志勇老师、工程管理系邓晖老师的测量课程,学习借鉴,适时提问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课堂活跃。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学生进行设计
陆慧娟:
近期我们有感觉到有部分同学对于一些除专业课以外的课程意兴阑珊,甚至对一些专业课也提不起兴趣,请问老师其中有什么原因,或者有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出现呢?
杨永红老师:
有大环境的原因。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和行动需要结合起来,多开拓视野,从专业课和其他课程找到自己的兴趣。另外我们教师也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结合大的世纪工程实例和身边的实际工程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想富,先修路”,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我经常在课堂上提起,来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课堂上增加激励和加分的方法,如在校园道路上找到测量控制点的标志能够加分。课程中进行学习过程考核,统计平时互动回答问题的次数,评级延伸课题汇报展示等。
学生课程延伸课题汇报展示
陆慧娟:
那么如果同学们对课程兴趣不高时,要怎么保证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呢?
杨永红老师: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在课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延伸课题,如课本的相关部分或对课程有帮助的问题,通过分组,进行延伸课题的汇报,拓宽课程外的知识点,寻找课程的兴趣和闪光点,如《道路勘测设计》的施工图设计成果可以是宏伟蓝图,“天堑变通途”更增成就感。采用研究设计小组进行文献搜集和方案制订,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打破课堂沉闷状态,焕发课堂的生机活力。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如金课建设系列教学会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能力。我已参加四届全国《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研讨会,在第一届和第三届被邀请作演讲。通过与国内高校该课程授课老师们研讨交流,进一步学习了教学经验,并扩大了道路专业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在全国的影响力。
学生课程延伸课题汇报展示
陆慧娟:
在管理班级时,您认为一个积极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多重要?您通常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营造这样的氛围?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杨永红老师:
管理班级,主要还是引导和辅助工作,比如在做2006级本科班主任时,他们每年都会选举最值得信任和有责任心的班委。另外我尽量多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去厦门毕业之行、2020年毕业10年聚会,我见证了他们成长,现在他们也都已成为工作单位的中坚力量。
积极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很重要,以前的班级氛围感可能强些,现在专业分流和分班,学生们到大二大三有的还互相不认识,一些面对面活动交流,我认为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另外,需要增加班级的荣誉感,去年11月的学院“新生杯”篮球比赛,我融入到班级中去给队员们加油,从挺进半决赛和决赛到最后夺冠,一场场比赛,很是激动人心,我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到了快乐!
班主任工作,为篮球比赛队员们加油
陆慧娟:
教师的情绪和压力管理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您有哪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挑战?
杨永红老师:
情绪和压力是会遇到的,教师这份工作,我认为本身是充满责任和挑战的。同时作为女教师,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协调问题,也经历不少困难。我可能将好的情绪状态都给了同学们。自己心存热爱、感恩,感受教学科研和生活之美,协调让自己微笑和从容,这样我认为就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迎接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挑战。
陆慧娟:
您能否分享一下您在道路科研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有哪些应用?
杨永红老师:
科研兴趣:道路安全设计、道路安全性评价、交通事故预测 。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图蓝图设计,作为设计代表继续服务,到最后落地建成,都有参与。给我科研团队印象深刻的是广东省内一条高速公路隧道(含长度超过3km的特长隧道、隧道群)安全评价项目,通过安全分析和评价,提出安全改善措施,最后近1年半时间未发生一起隧道交通事故。还有主要负责的广州市地方标准《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规范》,2023年8月已颁布,在广州、全国其他省能使用和参考,也感到欣慰。
科研项目:2022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公路路网隧道工程营运安全智能管控与应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子课题负责人。2021年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视域空间受限下的道路三维线形模型和动态视距安全评价方法研究”。2020年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自动驾驶混行公路的可靠性安全评价方法研究”。201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公路三维线元和视觉特性的动态视距建模及其安全设计方法研究”
作为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完成委托的公路施工图设计。近年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多条高速公路、国省道(设计阶段、竣工验收、运营阶段)安全性评价项目,特长隧道安全分析和评价,涉路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交通分析和事故预测项目。
主要负责的标准编制:广州市地方标准《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公路协会团体标准《公路施工便道技术指南》。
科研项目
陆慧娟:
对于未来科研方向的选择,我们同学们大多都是迷茫的,老师您是怎么选择这个领域,并坚持着科研的呢?能为我们提供一些选择科研方向的建议吗?
杨永红老师:
在科研方向选择上确实会有迷茫的时候,我自己也遇到过。你们现在还是本科学习阶段,首先要学好课程,再尽量多参加老师们的研究项目当中去。科研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耐得住,我请教过道路系的前辈老师们,也调整过研究方向,从路面结构到路线安全,然后再静下心钻研和深耕,如螺丝钉一样去钻研。建议还是多参与老师们的项目,多查询感兴趣的期刊文献,多听讲座。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全国教学研讨会
陆慧娟:
在您进行研究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挑战?您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您认为行业内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杨永红老师:
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挑战创新,还要脚踏实地,需要协调时间去处理各种事情。遇到挑战时,我是通过不断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也适当宽慰自己,来让自己克服。
行业内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是智慧道路发展问题,道路是硬件的设施,要修建安全和高质量的道路、景色宜人的道路,需要光伏道路、排水降噪透水路面、传导性路面、自修复路面、智能路面压实技术等。智慧公路建设标准和体系目前还不健全,特长隧道(超过3km、10km、20km的隧道)空间线形安全设计等都需要去迎接这些挑战,从研究的角度,这些都重要,共同支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道路勘测实习
陆慧娟:
您认为目前我们道路几何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有哪些新兴技术或理念可能会对这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杨永红老师:
道路安全设计、道路三维设计、道路智能选线、超高速道路设计、自动驾驶道路设计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车路云一体的自动驾驶、驾驶模拟技术、智慧运营管理,不断提高道路安全应急水平。数字化、智能化,面向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率、舒适、多样的出行服务,这些新兴技术都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影响。
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印发实施,交通行业自此开启了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切实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到本世纪中叶,交通安全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陆慧娟:
由于对道路工程方向的了解、认知较少,同学们对未来能参与的工作岗位感到焦虑迷茫,杨老师能结合个人经验介绍一下相关岗位、单位和对本专业领域就业和发展建议吗?
杨永红老师:
同学们大四有秋招、来年有春招,对未来能参与的工作岗位感到焦虑迷茫也是正常的。除了考研考公,应该积极找工作,大学生已长大成人,应该去承担该有的责任,为父母分忧。道路工程所涉及的有建设单位、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结合自己的兴趣,找到能够发挥专业特长,且适合自己的岗位应该不难,努力肯干肯吃苦,后续就交给时间。
陆慧娟:
近年来道路工程这门学科的智慧化、创新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老师看来作为学生的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杨永红老师:
做好行业交叉挑战,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多开拓视野、多思并付诸行动,选择好每一条道路,如我们道路选线设计,过程中及时优化调整,都会领略到沿途美景和通向目的地。
(图文:土木与交通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2021级本科道路工程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