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土木与交通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于9月28日下午举办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轮训计划“工程教育认证专项培训”第四场专题培训会。培训会由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挂职)、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胡楠教授主持并进行专题分享,还邀请了马莹莹教授、潘建荣教授、陈太聪副教授作专题报告,来自学校及学院60余名骨干教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培训会。
“工程教育认证专项培训”第四场专题培训会现场
首先,胡楠教授作了题为“面向工程认证的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课程建设”的报告。胡楠以智能建造专业为例,基于OBE的理念,讲述了如何统筹规划整体课程体系,进行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他以3D打印材料与结构课程为例,详细介绍在课程中如何从抛出问题到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再到学生动手制作课程作业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成学生德能兼备,内外兼修的教学目标。
随后,潘建荣教授分享了题为“工程认证理念框架下应做到哪些细节”的报告。报告会依据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经验,介绍了基层教师在认证理念的框架下,应做到哪些具体内容(例如教学大纲,课程达成评价情况表等),同时详细介绍了认证报告撰写内容以及毕业要求矩阵表基本框架。
接着,陈太聪副教授作了题为“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及其数字化平台应用”的报告。报告从“面向专业小白——如何打破信息差?”、“面向初级学习者——如何传授高价值信息?” 、“面向高级学习者——如何传授高价值信息?”、 “面向高兴趣者——如何引导对高价值信息的探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土木工程概论》、《结构力学专题》、《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三门课的讲授经验,分享“如何做好一名高价值信息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经验。
最后,马莹莹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交通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的报告。报告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交通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马莹莹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同时从 “深度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对比、“深度学习”视域下学习质量提升路径、“个性化课程思政实践”、“课程学习多主体综合评价法” 、“交通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交通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详细分析“深度学习”在整个课程发挥的作用。
四位老师进行分享
主讲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今后各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了有益借鉴,至此,2023年土木与交通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轮训计划“工程教育认证专项培训”专题培训会圆满结束。接下来,土木与交通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将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着力加强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建设,扎实开展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为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构建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