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进一步筑牢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弘扬红色甲工精神,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土木与交通学院关工委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了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学院近期组织师生代表采访老校友、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代表李坚权、陈宽德、吴庭万、吴洪宝等人,参与活动的主创团队学生人数达26人,受益学生人数超500人,收集征文作品10篇,微视频作品1个。
陈宽德老师是我院土木工程系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学院研究生工程管理党支部20名党员与陈老师一起交流他和祖国共成长的奋斗历程。陈宽德老师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履行了实干精神,传递优秀的科学技术,脚踏实地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贡献。陈老师建议青年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建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他认为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的青年更应该提升自身竞争力,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如今的青年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坚定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陈宽德老师为大家讲述他的学习历程
李坚权老师是我院1962级校友,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与李坚权老师进行了交流,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是如何在学习工作中爱上工民建专业的。他从小喜欢思考,追求真理,想要为祖国做贡献,在土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专注一个目标,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论。李老师还叮嘱同学们要跟党走,对党有信心,要博学多识,要广结人才。他开朗豁达、幽默热情的性格感染了在场的同学们。“我们被戏称是“基建狂魔”,我们国家的基本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你们有非常好的基础,要有好的觉悟,尤其党员们,积极去建设祖国吧!”
李坚权老师与支部学生交流合影
吴庭万老师是我校1983级的研究生,后留校任教。本科生第四党支部成员与吴老师进行了交流,他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他动情地告诉我们,群众都是明白人,只有建立起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走在正轨上!在吴老师的教育生涯里,他告诫学生一定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看待这个世界,一定要注重实践、全面发展。
吴庭万老师与党员教师、学生交流现场
吴洪宝老师于1965年开始就读我校造船系,毕业留校后一直没有离开过华工。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采访。吴洪宝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奋斗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些经历。直到现在,吴洪宝仍活跃在工作岗位上,任职离退休教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历经五十余年,吴洪宝老师几乎将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华工,他朴实而璀璨的经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洪宝老师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作为土木与交通学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学院关工委分会一直组织有力、扎实开展“读懂中国”活动,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华南理工大学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多次获得学校关工委的表彰,获得“优秀组织单位”“最佳征文”“优秀微视频”等多个荣誉称号。(图文供稿/学院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