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n 职称:教授(二级) | |
n 职务: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 |
n 人才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
n 联系电话:020-87111030-3402 | |
n 电子邮箱:chenchaohe@scut.edu.cn | |
n 办公地址: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大楼,402D |
▎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海上浮式风电系统、海上风电运维船及核心装备研发,水下智能作业装备。 |
▎学术兼职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邮轮游艇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招生专业
博士生: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博士)、机械(工程博士) 硕士生: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土木水利、工程管理 |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3年9月~2008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5年8月~1988年3月,于中国舰船研究院,船舶结构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79年8月~1983年7月,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年1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曾任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 1997年6月~2010年12月,在海南大学工作,曾任建筑工程系系主任,理工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科研处处长;1998年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0年晋升教授;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7月~2005年7月,英国Glasgow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疲劳强度研究。 1988年5月~1997年6月,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83年8月~1985年8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集团七O二所)结构研究室任工程师。 |
▎教学与科研情况
² 教学 本科生教学: 1、专业核心课程“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2、“海洋工程与国家海洋战略”。 研究生教学: 给博士研究生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进展”、“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船舶海洋结构物断裂疲劳分析”等4门课程,年均招收硕士生2-3名,博士生1-3名。 教学成果: 指导一名博士生两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2018年烟台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二等奖,奖金100万元;2019三亚崖州湾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奖金50万元。 ² 科研 科研项目: Ø 2021 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八批)项目“海上风电运维六自由度登乘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2021.8.1-2024.8.31,华南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Ø 2021年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深远海高性能海上风电运维船与核心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2021.3-2023.2,华南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Ø 2021年,海南省科学技术厅2021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第一批)项目“纯电池动力推进休闲钓鱼游艇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发”,2021.09—2023.09,整个项目负责人。 Ø 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六批)项目“大型海洋构筑物损伤检测与修复智能作业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2020.7.16-2023.7.16,整个项目的负责人。 Ø 工信部2020年高技术船舶科研专项“浮式保障平台工程(三期)大型海上旅游浮式综合体设计技术研究”,2020.1-2022.12,华南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Ø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腐蚀环境下海洋结构物裂纹扩展及疲劳寿命评估理论与试验方法研究”,2020.01-2023.12,项目负责人。 Ø 2018年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海洋经济发展目标)重点项目“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全耦合动态分析及其装置研发”,2018.5-2021.5,华南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Ø 2016年国家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复杂环境下结构疲劳实验系统研制(11627802)”,2017.1- 2021.12,参加。 Ø 工信部2014年度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专项,三体船三维波浪载荷预报与结构响应分析技术研究——与我国南海环境相联系的三体船结构典型节点疲劳强度预报研究,2015.1-2017.12,华南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Ø 工信部2013年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及关键设备研发(一期)”子课题6 ——水下柔性跨接管设计、测试与安装技术研究项目之测试装置的设计、加工及测试技术,2014.1-2015.12,华南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Ø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海上风电浮式基础动力特性研究(51049010)”,2011.1-2011.12,项目负责人。 Ø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海及海洋环境中FRP-钢筋混凝土高耐久性构件的研究(50868004)”,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Ø 中远海特合作研究项目“船吊操作虚拟培训系统”2020-2021,项目负责人。 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科研专项、导管架疲劳裂纹评估技术应用研究,2013.01-2014.06,项目负责人。 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科研专项“水下管汇系统设计及安装方案技术支持”,2012.01-2013.06,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成果 论文: [1] Chen Chaohe , Ma Yuan, Fan Tianhui. Review of model experimental methods focusing on aerodynamic simulation of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2, 157: 112036.(SCI,JCR Q1) [2] Lu Hongchao, Fan Tianhui, Chen Chaohe*. Pole-residue method fo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floating structures depending on decoupled Cummins equation.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46: 110414.(SCI,JCR Q1) [3] Huang Songxing, Jiao Jialong*, Chen Chaohe*.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ship motion and slamm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in cross wave.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27:104–124.(SCI,JCR Q2) [4] Huang SX; Jiao JL*; Chen CH*. CFD prediction of ship seakeeping behavior in bi-directional cross wave compared with in uni-directional regular wave.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21, 107: 102426.(SCI,JCR Q1) [5] Ma Y, Chen C, Fan T, Yan X, Lu H. Research on motion inhibition method using an innovative type of mooring system for spar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J]. Ocean Engineering, 2021, 223: 108644.(SCI,JCR Q1) [6] Pang Guoliang, Chen Chaohe*, Shen Yijun. Equivalent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Collapse Pressure of Flexible Pipes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of Collapse Influence Factors. 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 2021, 12(1): 04020062.(SCI,JCR Q3) [7] Huang Songxing, Jiao Jialong, Sun Shuzheng, Chen Chao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hybrid monohull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J].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21, 42( 1): 105-111. (EI期刊:20211110084865) [8] Lu Hongchao, Fan Tianhui, Zhou Lin*, Chen Chaohe*, Yu Guangming, Li Xiaochen, Hou Falei. A rapid respons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ymmetrical floating structures based on state–space model solving in hybrid time-Laplace domain. Ocean Engineering, 2020, 203:107227.(SCI,JCR Q1) [9] Jiao Jialong*, Chen Chaohe, Ren Huilong. Investigation of ship motions and wave loads in short-crested waves by frequency-domain hydroelasticity theory and experiment[J]. 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 2020, 24(4):427-438.(EI期刊:20202008654319) [10] Pang Guoliang, Chen Chaohe*, Shen Yijun, Liu Fuyong.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Unbonded Flexible Pipe via Different Modeling Patterns.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ience). 2019, 24(3): 357-363. (EI期刊:20192307015233) [11] Jiao Jialong*, Chen Chaohe, Ren Huilo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ship motion and load responses in short-crested irregular wa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9,11(1): 364-379.(SCI,JCR Q1) [12] G.L. Pang, C.H. Chen*, Y.J. Shen. Nonlinear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flexible pipes carcass wet collapse [J]. 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 2019, 23(12): 1516-1527. (EI期刊:20200408064412) [13] Zhao Shilun, Chen Chaohe, Jiang Yong, Shen Yijun. Fatigue crack growth assessment of semisubmersibles based on plate thickness diminution[J].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9, 40( 8) : 1406-1413.(EI期刊:20194207534508) [14] Jiao Jialong, Jiang Yong, Zhang Hao, Li Chengjun, Chen Chaohe*. Predictions of Ship Extreme Hydroelastic Load Responses in Harsh Irregular Waves and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Applied Sciences, 2019, 9(2), 240. (SCI,JCR Q2) [15] Jiao JL, Chen CH*, Sun SZ, et al, Reproduction of ocean waves for large-scale model seakeeping measurement: The case of coastal waves in Puerto Rico & Virgin Islands and Gulf of Maine(J). Ocean Engineering, 2018, 153: 71–87.(SCI,JCR Q1) 专利: 1、发明名称:一种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的大尺度模型试验系统及制作方法,ZL202011172546.7,中国,2020.10.28,发明人:陈超核;焦甲龙;刘艾华;林毅峰等。 2、授权发明专利:一种深海油气工程用复合柔性管及其制造方法,201610347445.6,中国,授权公告日2019.05.14,发明人:陈超核,庞国良。 3、授权发明专利:一种自升式海上休闲度假平台,201910205441.9,中国,2019.01.28,发明人:陈超核,杨汝全。 4、授权发明专利: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浮式基础,201210327853.7,中国,2015.03.11,发明人:陈超核。 5、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变截面型三浮体式海上风电基础,专利号:ZL201920516359.2,发明人:陈超核;杨跃富。 6、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钓鱼艇动力及推进装置,2019214724204,中国,2020.08.28,发明人:陈超核,杨跃富。 7、授权外观专利:自升式海上休闲度假平台,201730102631.9,中国,2017.11.10,发明人:陈超核,杨汝全。 软件著作权: 1、陈超核,赵仕伦. 船舶与海工钢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裂纹应力计算系统,登记号:2017SR156224; 2、陈超核,赵仕伦. 船舶与海工钢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裂纹工程临界评估系统,登记号:2017SR156223; 3、陈超核,赵仕伦. 全海况疲劳波浪载荷作用的典型节点疲劳裂纹扩展率积分运算系统,登记号:2017SR158335。 |
▎其他
耕耘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40年,熟悉国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技术发展。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等科研项目8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9件;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注重团队建设,在华南理工大学组建了一支约50名成员的研发团队——含3名教授、5名副教授(含指导3名博士后留校升任副教授),3名讲师,12名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团队成员仅近三年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6件。指导的多名博士生获国家奖学金。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与三峡集团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全耦合动态分析及其装置研发”(2022年通过验收),本人及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系统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水动力性能评估、基于状态空间的动态响应快速计算方法、锚泊系统评估与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新型漂浮式风电优化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了海上风电支撑基础极端环境作用分析的困难,提出了新型漂浮式风电基础和配套锚泊系统,实现了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系统风-浪-流-系泊系统联合作用下的高精度物理模型试验。其研究成果支撑三峡集团成功建设了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示范工程“三峡引领号”,为海上风能利用走向深远海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依托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开展复杂海浪环境下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损伤和破坏机理研究,建立疲劳寿命估计以及安全评定模型,形成全工况下海工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方法和软件,成果应用于多个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设计建造项目,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团队在海工结构疲劳分析与全寿命服役安全评估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核心技术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项目首席专家承担2021年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深远海高性能海上风电运维船与核心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本项目目标: 设计满足快速性、耐波性以及舒适性要求的深远海长自持海上风电运维船;研发与DP联合波浪补偿的主动式运维船登乘系统;提出配置永磁电机和直流总线的运维船混动系统方案设计;结合运维船实际需求,优化混动系统动力分配方式和介入方式;完成适用于南海深远海域的多功能、高性能海上风电运维船及船载装备及其船载智能监测系统研发。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2021年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大型海洋构筑物损伤检测与修复智能作业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聚焦典型海洋构筑物检测与修复的应用需求,解决损伤检测与修复智能作业装备的技术与制造工艺上的瓶颈。本项目最终将研制海洋工程结构物损伤检测与修复多功能智能作业装备一套;研发水下结构物损伤的现场检测与智能识别技术及系统,突破机械手-推进系统-装备主体动态稳定性及动力定位、攀爬-转场复合驱动、清理-检测-修复一体化作业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物联网的损伤修复决策方案;开展海上工程结构物的现场验证试验及应用示范。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系泊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经广东海洋协会组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结构疲劳与腐蚀耦合作用研究及漂浮式风电装备模型试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