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杰
发布时间: 2023-05-06

 ▎基本信息

  • 职称:副教授

  • 职务:学院院务主任、交通运输工程系副主任

  • 人才称号:广东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linyjscut@scut.edu.cn

  • 办公地址:交通大楼

 ▎研究方向 

雷视一体式感知、车路云端到端管控、城市灾害分析与紧急疏散等 

 ▎学术兼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委员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组秘书、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第一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专家、中国仿真学会第一届自动驾驶汽车仿真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招生专业  

博士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土木水利(交通方向)

硕士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专业学位硕士:交通运输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82014,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

20122013,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42008,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分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22~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

20182022,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博士后副研究员

20162018,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II类博士后、讲师

20152016,美国西北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                           

 ▎教学与科研情况  

                   

  • 教学              

本科生教学:                            
  1. 《交通规划》广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讲授《交通检测技术》、《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综合实验》等课程;

  2. 指导学生完成多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并获得多项科技竞赛奖励,如: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之中国大学交通运输创客大赛二三等奖若干、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等。

研究生教学:                            
  1. 讲授《智能交通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道路交通控制理论》等课程,年均招收研究生2名。

  2. 指导研究生荣获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研究生专业竞赛重点项目、校级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学生类科研项目和奖励。

教学竞赛与获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交通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广东省第七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本科)等                       

  • 科研

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青年提升项目(现为优秀青年基金)和博士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广州市民生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以及境外合作、政企委托等课题二十余项。

科研获奖:

  1.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019博创南粤100项广东省博士博士后创新成果;

  2. 广东省智能交通协会广东智能交通青年创新人才;

  3.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大湾区)车联网大会组委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车联网技术发明创新奖等。

代表性成果(论文、专利或专著、软件著作权、成果转化等)

  1. Lin Yongjie, Li Shanshan, et al. Arterial Ecosignal Coordination Based on Vehicle Trajectory Estimation Using Kinematic Analytical Formula.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5.

  2. Chen Zefei, Lin Yongjie *, et al. Detecting Pedestrian with Incomplete Head Feature in Crowded Situation Based on Transformer.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2025.

  3. Lin Yongjie, Guan Haixia, et al. Eco-oriented signal control of intersections with vehicle type considerations using integrated estimation of driv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4. Jing Binbin, Lin Yongjie*, et al. Pband: A general signal progression model with phase optimization along urban arterial,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0.

  5. Lyu Pu, Lin Yongjie*, Wang Yuanqing. The impacts of household features on commuting carbon emissions: a case study of Xi’an, China, Transportatio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