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n 职称:副教授 |
n 联系电话: | |
n 电子邮箱:hling@scut.edu.cn | |
n 办公地址:交通大楼316 |
▎研究方向
智能交通系统(ITS),交通行为分析与建模、机器视觉和感知、交通仿真分析、交通大数据分析、智能公共交通等 |
▎学术兼职
中国仿真学会第二届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会员,CAAI-智能交 通专业委员会会员 |
▎招生专业
博士生: 硕士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专业学位硕士:交通运输 |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2007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 2001年9月~2004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硕士 1997年9月~2001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17年10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土木与环境系,访问学者,合作教授:王印海教授 2007年7月~2017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 |
▎教学与科研情况
² 教学 本科生教学: 1. 主讲《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系统》、《交通预测与决策》、《交通流理论与通行能力分析》、《交通分析技术》等课程。 2. 主编《交通运输预测与决策技术》,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3. 指导学生完成多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研究生教学: 讲授《智能驾驶系统概论》课程,年均招收硕士生2名。 ² 科研 科研兴趣:智能交通系统(ITS),智能驾驶分析与建模、机器视觉和感知、交通仿真分析、交通大数据分析等 科研项目: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无信号交叉路口自行车微观行为建模与仿真研究》 Ø 广东省框架计划面上项目《人机混驾环境下智能驾驶车辆多元交通冲突演化建模研究》 Ø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面向交通监管的疲劳驾驶智能检测和预警取证技术研究》 Ø 广州市重点项目《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全局感知融合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Ø 亚热带重点实验室面上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客流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与协同管控研究》 代表性成果 1. 黄玲;崔躜;游峰*,适用于多车交互场景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吉林大学学报,2022年录用 2. 黄玲,黄子虚,吴泽荣,游峰,崔躜,曾译萱,钟浩川.不同行为模型框架下的数据驱动类人驾驶模型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10):1-10. 3. 王朔; 徐建; 李闽平; 黄玲, 基于VR的建筑行人交通行为数据采集与评价, 南方建筑, 2021, (6): 32-37. 4. 黄玲,吴泽荣,洪佩鑫,张荣辉*,吴建平.基于地空信息融合的无人机交通状态感知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21,34(12):249-261. 5. 黄玲,洪佩鑫,吴泽荣,刘建荣*,黄子虚,崔躜.基于防疫常态化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1,39(04):26-34. 6. Huang L, Guo H, Zhang R*, et al. A data-driven operational integrated driving behavioral model on highways[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20:32(16): 13017-13033. 7. Huang, Ling; Wu, Jianping; Zhang, Ronghui*; Zhao, Dezong; Wang, Yinhai, Comparative Analysis Modelling for Riders’ Conflict Avoidance Behavior of E-Bikes and Bicycles at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J],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 v 13, n 4, p 131-145, November 5, 2021. 8. Ling Huang#, Cong Zhai#, Haiwei Wang, Ronghui Zhang* et.al.,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nd exhaust emission evaluation under heterogeneous connected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urban cit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0, 256:109975.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19.109975 . 9. 黄玲,郭亨聪,张荣辉*,吴建平. 人机混驾环境下基于LSTM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行为模型,中国公路学报,2020, 33(7): 156-166. 10. Xu M, Wu J, Huang L*, et al. Network-wid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based on the discovery of critical nodes an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0, 24(1): 1-10.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Ø 基于视频的交通运动目标提取系统V1.0, 2016.05.05。 Ø 综合驾驶行为模型仿真平台V1.0, 2022.04.07。 专利 Ø 2021年,一种非机动车或行人过街意图检测系统及方法,国内发明专利, ZL201910066829.4;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21.3.30 Ø 2021年,一种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地下智慧公路系统及调度方法,国内发明专利,202110153866.6;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22.7.26 Ø 2018年,一种混合交通冲突态势的快速研判方法,国内发明专利,ZL201810677570.2;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21.5.14 Ø 2021年,一种城市交叉口路口事故隐患黑点的自动判别方法,国内发明专利,ZL201810836887.6.;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21.3.30 Ø 2019年,一种应用无人机监测的目标人员识别追踪方法,国内发明专利,ZL201611010433.0;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19.05.14 Ø 2019年,一种适用于运动自行车再识别的相似性度量计算方法,国内发明专利,ZL201510944449.8;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19.06.18 Ø 2018年,一种适用于自行车视频检测的部件分割方法, 国内发明专利, ZL 201510575140.6;第一发明人(获授权)2018.06.22 奖励荣誉 n 论文《人机混驾环境下基于LSTM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行为模型》入选学术精要(2022年10-11月)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 n 2022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两客一危”疲劳辨识与云控平台研发与应用》,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n 论文《人机混驾环境下基于LSTM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行为模型》遴选为2021年交通青年学者论坛演讲主题三等奖。 n 专著《自行车交通微观行为研究》入选2018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交通运输科技专著,证书编号:2018ZZ014。 n 获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省部级,《在线交通仿真技术支持下的城市交通超脑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二 n 获2017年《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获奖项目为《基于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证书编号:2017-C-1-03-03。排名第三。 |
▎其他
指导硕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次;指导硕士研究生誊写论文《人机混驾环境下基于LSTM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行为模型》入选学术精要(2022年10-11月)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