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下午,张肖宁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道路工程系张丽娟副教授、李智副教授、杨永红副教授、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本科生、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约200多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会议吸引了国内外道路工程行业100多人在线参会。

线下参会老师合影
报告会主持人张丽娟副教授介绍,张肖宁教授是我国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粘弹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是国内外著名的道路工程领域科学家,同时也是华南理工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带头人。张肖宁教授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和荣誉,并于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最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是,张肖宁教授获得交通创新研究国际研讨会颁发的TRC2021(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ongress)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道路工程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及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张肖宁教授带领下,我校道路工程学科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成绩斐然,在国内享有盛誉。张肖宁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道路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交通建设人才。

张肖宁教授荣获TRC2021终身成就奖

张肖宁教授作学术报告
在报告会上,张肖宁教授分别从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力学方法、新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路面结构健康的评价方法、应用FWD的沥青路面结构健康管理、应用3D雷达的沥青路面结构健康管理等5个方面深入地剖析了沥青路面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张肖宁教授强调,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沥青结构层模量的确定是关键。新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了沥青结构层模量的确定方法。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刚度由结构层模量、厚度、宏观缺陷共同决定。评价以刚度储备为指标的沥青路面健康状况对于决定沥青路面健康管理与维修养护对策极为重要。利用落锤弯沉仪(FWD)、3D路面雷达技术可以较好地进行沥青路面健康管理。
张肖宁教授提出的沥青路面结构健康评价理念以及应用FWD、3D路面雷达的沥青路面结构健康管理新技术为同学们打开了全新的专业视野。从我国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粘弹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到构建沥青路面结构健康评价的新理念,张肖宁教授严谨务实,孜孜不倦,登上一个又一个知识高峰。张肖宁教授专啃“硬骨头”,攻克了一批批沥青路面领域关键技术,被赞誉为南北沥青路面著名科学家。

学生代表向张肖宁教授献花
2个半小时的学术报告会,张肖宁教授全程站立讲述,中途没有休息。张肖宁教授的无私奉献、精心培育桃李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
2019级道桥班陈佳敏同学说道,听了张教授的学术报告会非常感动。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张教授说,“与我所获得的荣誉和称号相比,我其实最欣赏的是有人曾经评价我为‘最务实的道路工程师’,我始终认为道路是铺出来的,而不只是在纸上画出来”。近40年来,张肖宁教授严谨务实,铺路为国,筑路为民,弘扬了一个道路工程科学家的拳拳爱国心,殷殷奉献情。
2019级道桥班甄宏彬同学激动地说,张肖宁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道路工程科学家,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没有感受到“大人物”在场的压力,同学们完全被张肖宁教授在学术报告会中儒雅的学者风范和亲切的个人魅力所吸引。令同学们最为钦佩的是,张肖宁教授完全满足了同学们对道路工程科学家的想象:既有科学家不畏艰难、潜精研思的创新精神,又有工程师勤恳、务实的实干精神。

报告会现场
青山路远。“青山未老,求索不断”。一场沥青路面的学术盛宴,聚焦道路工程学科前沿,拓宽了同学们的科学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一场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点燃了同学们的探究激情,启迪了同学们的科研人生。同学们作为未来的道路工作者,决心以张肖宁教授为榜样,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接力棒,如沥青般坚韧十足,追求极致、勇于突破、不断攀登,为交通强国建设而奋斗。
图/2019级道路与桥梁工程班 杨远澈 陈佳敏
文/2019级道路与桥梁工程班 张梓滢
初审/道路工程系 张丽娟
附张肖宁教授简历:
张肖宁教授,1993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得建设部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兼任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重交通道路耐久与安全协同创新平台主要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校友会名誉会长。兼任多种国际国内重要期刊编委,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等机构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亚热带道路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等职。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或参加国家级项目数十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重要学术著作11部。作为主要完成人分别获得1990年度、1998年度、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授权专利数十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2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