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2019级道路与桥梁工程班60多名同学在张丽娟老师、颜全胜老师、王绍怀老师和杨铮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黄茅海跨海通道及珠海隧道参观学习。
一、参观黄茅海跨海通道
黄茅海跨海通道东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鹤洲-高栏港高速,西接西部沿海高速,横跨珠江口崖门入海口黄茅海水域,线路全长约31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加快大湾区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珠三角东西两岸及粤西地区的经济联动发展,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图1 崖门水道巨龙卧波——黄茅海跨海通道 “海上小蛮腰”大桥主塔
经过两小时多的车程,师生们抵达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潘放主任、技术部沈大为经理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华工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潘放主任是华南理工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博士生,长期从事大型工程的建设、科研及管理工作,先后承担了开阳高速公路工程、包茂高速工程、深中通道工程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在潘放主任热情洋溢的介绍下,同学们慢慢地打开了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的巨幅画卷,对学长担负了多项重大路桥工程建设管理感到由衷地佩服,同学们更坚定了对路桥专业的热爱,树立了以学长为榜样、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心。

图2 潘放主任热情洋溢地向师生们介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情况
在观看黄茅海跨海通道宣传视频后,同学们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而震撼。

图3 观看黄茅海跨海通道宣传视频 图4 沈大为经理介绍黄茅海通道建设技术
“东边2座主塔,西边3座主塔,中间TY型桥墩作引桥接驳。”技术部沈大为经理介绍到,黄茅海海域将架设2座跨越3条航道的特大桥——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桥是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控制性节点。其中,高栏港大桥有东西2座主塔,黄茅海大桥由东塔、中塔、西塔3座主塔作为支撑,5座主塔高度均接近260米。其中,高栏港大桥采用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跨径700米;黄茅海大桥拟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跨径72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

图5 道桥1班同学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管理中心合影留念

图6 道桥2班同学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管理中心合影留念
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T9合同段由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承担2270榀预制梁生产任务。生产副经理张斌介绍道,建设者们通过革新工法工艺、规范生产流程、打造智慧工地,创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了梁场中央控制平台,并采用短线匹配法棚内预制,设置4条生产线。通过开发钢筋智能套料软件,使钢筋利用率从94%提高到99%,钢筋保护层工后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图7 张斌经理在讲解钢筋笼建设过程 图8 智慧梁场的预制箱梁
在智能梁场,同学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预制梁场实现了工程建设信息实时采集、互通共享、工作协同、决策分析、风险预控等功能的数字化施工管理,现代化智能梁场为预制梁生产提供“智动力”。

图9 同学们为T9合同段智能梁场建设者点赞
崖门水道海风猎猎,万里洋面巨龙卧波。珠海高栏港以西,与江门交界的宽阔水域,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5座大桥主塔屹立海平面,两侧的“Y”字型桥墩此起彼伏,与主塔遥相辉映,海天之间,勾勒出一幅“天堑变通途”的壮观景象。
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座大桥共5座主塔高度达250-260米,采取塔柱底部和顶部粗、中间细的设计,形如“小蛮腰”。在浩瀚的黄茅海海域上,一条横跨珠海与江门的“跨海巨龙”骨架愈加丰满,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同学们站在施工便桥仰望,“海上小蛮腰”高栏港大桥主塔犹如一根“定海神针”,高耸入云,尽显通天之势。

图10 高栏港大桥“海上小蛮腰”东主塔 图11 曾经理介绍高栏港大桥施工工艺
中交路建黄茅海跨海通道T3合同段常务副经理曾俊杰介绍道,创新采用圆截面渐变收腰独柱主塔的“小蛮腰造型”塔身,不仅在建筑美学方面更具追求,异形塔身的建造对施工工艺更是有了进一步的挑战。
“约260米高的塔身,每一个横截面都不相同,打造这样的钢筋混凝土异形索塔是巨大的挑战,在行业内也是极其罕见的,建造难度可想而知。” 曾俊杰副经理表示,该项目在塔柱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先进DOKA爬模技术,其模板采用造型木设计,通过调节造型木尺寸,每次切割造型木5-6毫米,改变模板形状来实现索塔纤腰形设计的外形要求。同时,桥塔采用的预制部品钢筋整体吊装工艺,可大大减少高空作业风险,相比人工散绑钢筋,可将主塔钢筋施工效率提升4倍,同时使安装精度和质量明显提升。

图12 同学们为高栏港大桥建设者点赞
半天充实而紧凑的研习之旅,同学们深切体会到,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紧扣“建世界一流跨海大桥”理念,实行精细化建造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智能建造挑战世界跨径最大三塔斜拉公路桥,全新的技术工艺应用,将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桥梁建设水平带到了新的高度。黄茅海跨海通道必将成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个“中国奇迹”!
二、参观珠海隧道
下午,师生们乘车前往珠海隧道工程项目部参观学习。
珠海隧道项目起点位于珠海大桥西,与现状珠海大道相接,随后以隧道形式穿越磨刀门水道,在珠海大桥东接回珠海大道主线,总长约5公里。隧道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双向六车道。珠海隧道项目竣工后,珠海大道将以“上桥下隧”的形式穿越磨刀门水道,助力城市能级量级的提升和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2001级交通土建校友、珠海交通集团轨道公司副总经理凌飞介绍道,2022年11月,由珠海交通集团建设、上海城建设计总院设计,中铁隧道局施工的珠海隧道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拓号”成功始发,挑战最长海底基岩,标志着珠海隧道工程全面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图13 凌飞副总经理介绍珠海隧道概况 图14 冯泽昊书记讲解盾构机工作原理
中铁隧道局珠海隧道工程TJ2标段项目冯泽昊书记表示,中铁隧道局承建的珠海隧道2标长3800米,其中盾构段2930米、明挖870米,最大埋深35米,采用两台直径15.01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施工。珠海隧道工程所在区域地层复杂,既有淤泥质粘土地层,又有孤石及基岩凸起段,可以用“上软下硬”来形容,具有“大、难、险、新”等显著特点。为适应珠海特有淤泥质地层条件而打造的“开拓号”盾构机属于大型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机,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堪称“大国重器”。

图15 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图16 宽敞明亮的珠海隧道
在安全生产体验中心,同学们学习到安全生产的知识,并亲身体验重锤下落、自由落体、触电事故、消防救火等有趣又给人警醒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图17 学习盾构机掘进和管片智能化拼装技术 图18 同学们与施工技术人员交流
同学们下到地下30多米的珠海隧道,隧道施工现场干净、明亮,完全颠覆我们认为隧道阴暗的观念。在城市深邃的地下,同学们亲眼目睹重达数千吨、长达百余米的钢铁巨龙“开拓号”盾构机自主向前掘进,智能化地拼装2米宽的管片,那一刻同学们完全被震撼到了。中国被世界称为基建狂魔,上天有神州,下海有蛟龙,入地有国之重器的超级盾构机,从高山隧道到水利工程,凿穿喜马拉雅山,铺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盾构机穿山越海的挖掘速度,总是能不断地给世界创造惊喜。“国之重器”盾构机从落后百年到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华丽转变!

图19 同学们为中铁隧道局珠海隧道工程建设者点赞
结束行程满满的参观学习之旅,同学们收获多多。感谢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管理中心、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路建黄茅海跨海通道T3合同段、珠海交通集团轨道公司、中铁隧道局珠海隧道工程TJ2标段的领导们给予同学们宝贵的学习机会。同学们决心以潘放学长、凌飞学长为标杆,以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工程的建设者们为榜样,坚定信心,努力续写交通强国新辉煌,托起中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管理中心
中铁隧道局珠海隧道工程TJ2标段项目部
2019级道路与桥梁工程班
文/2019级道路与桥梁工程1班 王艺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