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交通学院工程力学系成功举办第十二期冲击动力学云讨论班
发布时间: 2022-12-21

20221210日,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冲击动力学专业组主办、我院工程力学系承办的第十二期冲击动力学云讨论班成功召开。本期云讨论班由爆炸力学专委会秘书长、我院副院长姚小虎教授发起和主持,围绕非晶合金的冲击动力学行为进行了专题讨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蒋敏强研究员受邀进行了题为《纳秒激光与非晶何静的相互作用研究》的线上报告。随后,我院工程力学系孟令怡副教授进行了题为《非晶合金剪切带演化和动态失效机理研究》的线上报告。近百名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蒋敏强研究员致力于非晶合金冲击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并且针对典型锆基非晶合金,在大气和水环境下开展了系列纳秒脉冲激光辐照研究。本次报告介绍了纳秒激光与非晶合金相互作用中等离子体诱发冲击波、流体动力学失爆炸沸腾、空化气泡等典型物理力学现象与机制,以及利用这些现象开展的一些初步应用探索。蒋敏强研究员报告结束后,宁波大学周风华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张永亮副教授等分别就纳米激光融化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激光加载技术等方便与其进行了热烈讨论。


蒋敏强研究员报告的主要内容


随后,孟令怡副教授针对非晶合金的动态力学和失效行为介绍了课题组近些年来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进展。报告围绕非晶态合金脆性剪切带的时空演化过程、在冲击加载下的塑性流变行为和损伤演化机制,以及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课题组采用实验、模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取得的系列研究进展。


孟令怡副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


两场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从实验、理论、模拟等方法对非晶合金的冲击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多角度的讲解和分析,引发师生们浓厚的兴趣。蒋敏强研究员和孟令怡副教授都与线上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的踊跃提问逐一解答,并对师生们关心的研究方法和细节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对其中的关键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我院出站博士后李旺辉博士,在站博士后唐晓畅博士和其他在读研究生也就感兴趣的问题与线上师生进行了细致讨论。通过此次交流,与会师生对非晶合金复杂多样的冲击动力学行为和失效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萌生了新的思考。


线上师生踊跃参与讨论


最后,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组长,西北工业大学郭伟国教授代表冲击动力学专业组总结今年以来云讨论班的开展情况,并对未来冲击动力学领域的线上和线下交流活动提出了美好的愿景。本次承办冲击动力学云讨论班,促进了我院与其他科研院所的交流,拓宽了与会师生的科研视野,为与会人员提供了科研新思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报告人简介:

蒋敏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力学所,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力学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中科院特聘核心研究岗位、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主要从事非晶态固体力学、冲击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PRL, Sci. Adv., JMPS, IJP, Acta Mate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5),202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德国“洪堡学者”奖学金、英国麦克斯韦青年作者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

孟令怡,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获得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目前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力学学会理事,以及多个国际和国内期刊的同行评审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10余项。在MSEA, Powder Tech.等国际主流的物理、工程类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文章30余篇。研究方向为颗粒材料计算力学、冲击动力学。


(图/文 章雨欣 孟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