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师生办实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党支部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主题活动——温鸿杰博士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01

为了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加强支部成员之间的了解和合作,2022年5月26日,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温鸿杰博士在拖曳水池会议室为系内师生作题为《SPH非线性渗流模型及其在深远海岛礁水动力学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教师们参与了本场讲座。


讲座主题


岛礁建设工程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通道安全以及开发南海海洋空间资源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我国南海岛礁多为珊瑚礁地貌,礁体向海侧外缘坡面很陡甚至近似垂直,波浪沿礁前斜坡带发生浅水变形并在礁缘处破碎,进而会在礁坪上产生明显的波浪增水、波生流和次重力波振荡等现象。长期生物侵蚀和成岩作用下,珊瑚礁体本身多发育为多孔介质结构。波浪的破碎和礁体的可渗性使得珊瑚礁上波浪的传播过程,既是一个涉及多重自由表面流的强非线性流动问题,又是一个作用机理十分复杂的非线性渗流问题。此外,在礁坪上修建水工建筑物,使得礁坪形成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水域边界。这不仅会阻断原有的波生流通道、增大礁坪上的增水高度,还会诱发礁坪上产生明显的低频波振荡现象。

本次报告主要介绍温鸿杰博士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所研究的均质和非均质多孔介质SPH数学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在深远海岛礁水动力学中的应用,重点分析礁坪底质渗透特性对礁坪上波浪增水、波生流和次重力波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整场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从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模型验证到工程应用与成果转化,引发师生们浓厚的兴趣。报告结束后,温鸿杰博士就师生的踊跃提问逐一解答,并对师生们关心的研究方法和细节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对其中的关键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通过此次交流,与会师生对我国南海岛礁建设工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有了深入了解。

本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是船海系党支部创建“锚定初心,舰载使命”样板党支部、助力船海学科建设的重要实践。报告内容拓宽了与会师生的科研视野,为师生开展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党支部借此继续探索如何发挥桥梁作用以增进师生学术交流、提振学习风气的工作方法,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讲座互动环节


报告人简介:

温鸿杰,工学博士,2021年5月入职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要从事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及海岸带舒适性评价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持NSFC青年项目1项,重点参与NSFC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项,技术负责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工程咨询项目8项。荣获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2017,4/4)。在Coastal Engineering、Energy、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ASCE等海岸与海洋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以及《科学通报》等国内顶级综合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Coastal Engineering 3篇,高被引论文1篇,总被引450次,h-index=9,单篇最高引用117次。研究成果得到了海岸工程领域多位国际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提出的部分算法被邀请集成到专业开源软件包中。开发的岛礁水动力学数值仿真软件,被HJ设计局直接用于我国南海珊瑚岛礁建设工程。


(图文/温鸿杰 林慰 周斌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