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我院共有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奖总数及获一等奖数量均居我校学院首位。其中,我院韩小雷教授团队完成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虞将苗教授团队完成的“道路工程低碳维养及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共2项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国如教授团队完成的“珠三角地区城市暴雨内涝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我院历史突破!

华南理工大学章熙春书记与获奖代表合影
 韩小雷教授  | 
 虞将苗教授  | 

我院主持完成的项目
近年来,我院将坚持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我校22项成果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其中,学校获得一等奖11项,数量居全省首位,且再创新高。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颁奖180项(人),其中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技进步奖142项、科技合作奖4人。广东省收到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1031项(人),比2020年度提名数量增加了30.7%,获奖率仅为18.9%。
(图文/肖耀峰、吴梓楠 土木与交通学院)
附:我院主持获得一等奖项目简介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
本研究围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展开系统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振动台验证和重大工程应用,在地震动参数、弹塑性分析、构件损坏量化指标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出“两水准、两阶段”抗震设计思想,建立基于构件的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解决了强震安全性评估难题。依据本研究成果编制国内首部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自主研发配套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成套技术,用户遍布境内外250多家设计单位。本成果最高应用于530米高的广州东塔,最大跨度应用于120米跨的保利中洲中心,最远应用到高烈度区印尼首都雅加达和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并在核电厂等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道路工程低碳维养及循坏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本成果围绕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结合国家庞大的道路基础设施资产维养需求开展了系统研究。创立了路面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理论体系,为低碳路面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精准的预测模型与可靠的分析方法;研发了适用于低碳路面维养的沥青胶结料体系和再生材料,提出了再生沥青精准定制工艺和含高比例沥青废料的再生技术;揭示了含建筑、生活固废的道路材料强度形成机理与耐久提升机制,建立了固废再生集料分级和生产工艺以及生活固废改性沥青的熔融配方。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0余个省份的6000余公里道路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