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交通学院招生简介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学院7号楼
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于2008年1月由原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位于五山校区。学院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4个一级学科,有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广东省现代土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学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师资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著名大学合作了各类学位项目及学生短期交流项目。学院在香港和澳门建立了5个境外学生实习基地。
在众多企业和校友赞助支持下,学院设有诸多奖助学金。就业率多年位居学校前列,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高。
学院网站:http://www2.scut.edu.cn/jtxy/
招生微信:SCUT土木交通青年之声(scut_tcsa)
【专业(类)简介】
1.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
本专业是探索土木工程个性化、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开办,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全英教学,加强实践和创新、设置智能设计与建造等教学环节,配备高水平教师担任导师指导,聘请海外名师主讲部分专业课程,参与国际工程实践和国际交流学习项目,培养面向未来土木工程国际化和智能化需求的行业领军人物。
本专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毕业生大多到土木工程领域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工作,保研和境外深造比例高,近5届毕业生中有80余人被世界一流高校录取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联 系 人: 李 静
联系电话: (020)87114632
邮 箱: cvjingli@scut.edu.cn
学生参观位于香港的国际著名事务所ARUP
2.工程力学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于2009年创办了工程力学创新班,全面实施本硕(3+1+2)和本博(3+1+4)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秉承“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理念,创新班开设系统的力学基础课程,结合新工科开设了多门跨学科选修课程。创新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指导本科生参与前沿领域科学研究。本专业拥有“广东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教学实践平台。2020年,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课程《材料力学III》获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可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设计、分析、管理等。近年来,有多名毕业生赴世界一流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联 系 人:王 炯
联系电话:(020)87111030-3693
邮 箱:ctjwang@scut.edu.cn
工程力学专业师生参加国际竞赛获奖
3.土木类
面向2035国家发展战略,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土木领域创新人才,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四个专业按土木大类招生,学生在第二学期末根据学院专业分流管理办法分流,高考成绩优异者可择优选择专业。
土木工程(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
本专业面向“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数字化、智能设计和建造等元素,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综合素质、拥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大三时学生将分5个专业方向(绿色智能建造、房建、地下、桥梁、道路)来学习专业模块化课程。配备高水平国内外教师授课,聘请粤港澳大湾区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实践课程导师,培养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交流等能力。
毕业生大多到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从事设计、建造、管理、咨询等工作,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可参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联 系 人: 潘建荣
联系电话: (020)87113425
邮 箱: ctjrpan@scut.edu.cn
学生在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实践
工程管理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新工科所要求的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生态、人文等理论基础,获得前沿探索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思考、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组织管理等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工程管理人才。人才培养致力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力争进入工程管理领域领军人才行列。
本专业特色表现在课程采用工作坊、探究式等教学模式,突出工程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视实践、创新与国际化交流,聘请海内外教学名师主讲部分专业课程,加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虚拟仿真建模与分析能力,培养智慧建造理念及相应的管理技能。
联 系 人:黄文炜
邮 箱:hww@scut.edu.cn
连续两年参加建设工程与管理创新竞赛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水务工程
本专业面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智慧水务”、“河长制”与“黑臭水体治理”等战略需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水务工程高级人才需求,使学生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涉水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我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灾害防治与水安全保障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
本专业突出水务工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重视实践、创新与国际化。毕业生可到水务、土木、市政、环境等领域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涉水行业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办学、学术交流渠道,学生可赴国外著名高校参与联合培养。
联 系 人:王兆礼
邮 箱:wangzhl@scut.edu.cn
参加全国水利创新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
船舶与海洋工程
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南海战略”等国家战略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满足海洋资源能源开发、船舶工业、国防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部门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人才需求旺盛。近年来,本专业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南海海上风电场建设、琼州海峡客滚船设计、智能无人船、水下机器人以及海上油气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行业口碑。
毕业生可从事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智能无人船、水下机器人、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及相近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规划、经营和管理工作,可到科研、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可到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境内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联 系 人:樊天慧
联系电话:(020)87111030-3504
邮 箱: fanth@scut.edu.cn
学生在海上风电企业实习
学生在邮轮遊艇企业实习
4.交通运输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发展战略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交通运输类专业面临重大机遇,“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交通运输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按照交通运输大类招生,第一学期按交通运输大类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学期末根据学院专业分流管理办法实施专业分流。
交通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是研究与实施交通网络规划、设计、运行、控制与管理的学科专业,2020年本专业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涵盖综合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行与控制,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科知识,结合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发展需求,形成交通系统工程、智能交通和智慧车路三个培养方向,构筑了“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师资雄厚,办学硬件先进,用人需求旺盛,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行业口碑。毕业生可去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规划设计研究和咨询单位、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本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办学、学术交流渠道,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著名高校参加联合培养,境内外著名大学深造率近40%。
联 系 人:游峰、马莹莹
联系电话:(020)87111030-3387
邮 箱:youfeng@scut.edu.cn,mayingying@scut.edu.cn
交通工程学生在广州地铁实习
交通运输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交通运输专业是研究与实施综合运输系统的战略、规划、运营与管理的学科专业,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侧重道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兼顾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进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运营组织与调度、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交通安全预防与管控、运输经济与政策研究的能力,结合出行即服务理念和现代供应链需求,形成智慧运输和现代物流两个培养方向。
本专业师资雄厚,学生就业率高。毕业生境内外著名大学深造率高达40%。毕业生可在交通运输、公安、建设、规划等部门从事规划与管理,可在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咨询公司、交通科研院所从事规划、设计、咨询及服务工作,可在公路运输、物流、地铁、航空等大型企业从事规划、设计、组织、管理等工作,可从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作。
联 系 人:刘建荣、漆巍巍
联系电话:(020)87114779
邮 箱:ctjrliu@scut.edu.cn,ctwwqi@scut.edu.cn
交通运输大数据实验室
交通运输学生参观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