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搭建教学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形式,积极响应学校教务处开展的优秀教师谈教学系列工作坊活动,由教务处和土木与交通学院主办,土木工程系和道路工程系于2020年11月19日下午在五山校区7号楼7220,成功承办了【优秀教师谈教学系列工作坊】之季静教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活动。
本次工作坊由潘建荣教授主持,季静教授、陈庆军副教授和张丽娟副教授作为本次工作坊特邀主讲嘉宾。会议一共分了三个主题,主题一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与贯通,主题二课程中“微教学”及基于项目学习法的探索与实践,主题三课程思政探索。三位老师分别就三个主题与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系教师分享和探讨相关的内容。
工作坊开场,季静副院长简洁致词,欢迎各位老师们的到来,既有资深教师前辈,也有新进青年教师。
?xml:namespace>

工作坊开场季静副院长简洁致词
接着,陈庆军老师以混凝土结构课程为载体,介绍了“微教学”法及其基于项目学习法的探索与实践。陈老师围绕三个主要问题:什么是教学方法?信息时代如何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陈老师课程教学感悟:课程学习,犹如在探索一座高山。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层层递进,总有收获。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风景,科研亦同。传统教学方法,讲解要点,使学生看清大山。“微教学”方法,设法让学生看清楚某个景点细节。基于项目学习法(PBL),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想看的景观。

陈庆军老师介绍“微教学”
张丽娟老师,结合典型工程案例、流体力学和桥涵水文课程相关理论内容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科学家的事迹,及时事时政等,通过巧妙设计,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全面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张丽娟老师介绍课程思政探索
季静老师首先谈到传统教学模式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接着介绍了线上慕课制作的体会以及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如何融合:课堂上主要以问题导向形式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学生参与度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能力较以前有较大幅度提升。

季静副院长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老师们积极讨论
三位主讲嘉宾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前来参会的教师们就三个主题开展热烈讨论,纷纷感叹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们秉承老一辈优良的教学传统,以学生为中心,守初心、践初心,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坚定前行。(图/文潘建荣 土木与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