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不断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交通运输工程系在学院的带领下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教学中力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春季,正是全国合力抗疫的时刻,交通运输工程系根据学校的安排,将课堂全部转移到线上,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不仅做好知识的传播者,更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靳文舟老师在大一新生的《交通学科学习规划》课程中,在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交通学科的同时,结合他的经历给学生分享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例如“独立才能自主,奋斗才能如愿”、“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执意追求她的人”、“祖国的需要才是你发展的方向”等。“没有开课之前我以为本课程只是规划交通专业的学习,但是没有想到老师授予了很多人生计划和思想理念上的智慧。”一名学生如是说。还有很多学生反映,这门课不仅让自己对专业方向有了清楚的认知,更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升了自我思考的深度。
游峰老师在《交通机电工程》课程中,就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以及交通强国的八大体系向同学们展开了介绍,并向同学们分享了交通运输部党组中心组第十次集体学习的成果,分析我国交通方面部署目前存在的不足,号召同学们为建设交通强国而努力奋斗。林培群老师在研究生课程《交通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第一次课中,给学生解读了《交通强国发展纲要》中关于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内容,并分析这些内容与本课程的关系,做到课程与思政同行。曾强老师和郑亚晶老师则在《城轨规划与设计》和《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组织》课程中结合《交通强国发展纲要》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未来轨道交通的建设目标,阐明了轨道交通在整个综合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性,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图 《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组织》课程思政内容
卢凯老师和黄玲老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结合当下非常战“疫”实时情况,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习主席重要讲话“信心百倍地打好这场阻击战、总体战,打好这一场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一定会胜利的。”并结合高松校长对全校学生的寄语“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结合,才能够形成理性的判断和有意义的实践,才能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更有信心和勇气。”引导同学们进行进一步思考与讨论。不仅如此,卢凯老师结合《交通控制与管理》中的课程内容,分享了来自疫情防控一线“交通运输——畅通无阻的生命线”、“他们是可爱的交通人”等的报道,加深了同学们对交通专业的认同感,也让同学们对于时代英雄的解读有了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黄玲老师就《公共交通系统》课程内容分别从系统角度和专业角度出发,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公共交通在疫情防控环境下如何做防疫的设想,让同学们更加有了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
图《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内容
马莹莹老师在上《交通规划》课程时,将时代发展和社会热点与课程相结合,带领学生从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莹莹老师在介绍了本门课程主要内容之后,和同学一起探讨交通规划工作的基本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价值观和“建设和谐城市”理想目标,通过举例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交通规划中的体现,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讲解交通规划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时,通过介绍老一辈交通学者的鲜活案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引发学生道德共鸣和价值认同,并号召同学们“我辈更该担当,握好接力棒,为祖国为人民而奋斗!”。
图《交通规划》结合专业内容开展价值观教育
为了做到知行合一,交通规划课的课程老师还根据课程内容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事件,通过发放阅读材料、课堂讨论、组织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带领同学们开展以“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重大卫生事件对城市交通出行行为影响调查与分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引领和带动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一门优秀的课程承载着知识、能力、品德和价值,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交通运输工程系的老师们用鲜活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要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铸魂,任重道远。交通运输工程系全体老师将坚持不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守好课程教学“责任田”。(图文/交通运输工程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