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促建】力学系召开“创新人才培养与力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7-10-26

为迎接2017年本科教学评估, 1023日晚,“创新人才培养与力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交通大楼613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创新班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促进力学专业和核心课程建设,以及加强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经验上的交流。力学系全体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主要由 “2017级工程力学创新班培养方案介绍”“创新人才培养与力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力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及“教学经验交流”四部分主题议程组成。张红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议程、目的和意义,并对新修订的2017级工程力学创新班培养方案进行了简单介绍。针对力学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问题,由蒋震宇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全英教育课程培训中学习到的理念和技巧,以及相关方法在塑性力学全英课程建设中的实践。蒋老师介绍到推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采用热身活动、先讨论后发言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教师的时间精力和学生课下参与度要求较高,该方法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和发展。

针对力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曾庆敦教授和韩强教授分别以自己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例,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曾老师提到在“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新生研讨课上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课下研究,查阅整理资料,并以ppt汇报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知识。这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同时对学生信息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韩老师则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引入小组报告的形式,以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力学仿真及工程应用”新生研讨课上,韩老师着重介绍自己研究过的课题内容,通过形形色色的图片、视频、数据等材料向同学们展示力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关系,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兴趣。上述几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刘逸平教授以自己讲述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几门课程为例,指出针对不同课程特色,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有所区别。比如“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需要对课后习题进行全面掌握。而“结构力学”则需要学生首先对课程脉络整体掌握。此外,针对“力学基础知识强化训练”课程,刘老师提到由于没有实际课时分配,考核结果往往流于形式,远没达到教学以及以加强学生力学竞赛训练的目的。针对此问题,全系老师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对力学竞赛的认识和重视,最终培养创新研究性学生的相关举措各自发表了看法。

最后,曾庆敦教授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听课、板书、例题选取、随堂练习、教材建设等多方面向青年教师介绍了教学经验。汤立群教授、姚小虎教授针对学科的整体发展、力学专业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出了各自看法,针对创新班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英语水平落后等问题提出建议,号召动员全系教师共同为力学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会议为全系教师提供了教学经验交流的良好平台,对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建设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会后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要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教学和科研并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