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与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联合主办的“华南理工大学COTA会前会(Pre-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在大学城中心酒店顺利举行。此次会议吸引了国外各优秀学府及国内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学校的8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主旨是未来交通的发展,包括安全、绿色、智能。
担任本次会议主席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校长助理苏成教授、以及美国南佛罗里达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张瑜副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党委书记罗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温惠英教授、以及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土木、环境与基础设施工程系朱山江助理教授。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综合运输与智慧交通、交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与研究、区域交通发展研究与实践。

图 1 华南理工大学COTA会前会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由朱山江助理教授主持,COTA主席张瑜副教授致开幕辞,介绍COTA的发展情况及此次会议的主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苏成教授致欢迎辞,并从学科特色、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土木与交通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图 2COTA主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张瑜副教授致开幕辞

图 3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苏成院长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靳文舟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主题演讲。

图 4 靳文舟教授主持主题演讲
首先,由美国工程院院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ichael Walton教授作“国际贸易增长与公路基础设施保护”的主题报告。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增长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保护公路基础设施的同时保障对国际集装箱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基础设施友好型的卡车或底盘设计可以减少重型集装箱卡车对道路桥梁的损害。

图 5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ichael Walton教授作主题报告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信息与决策系统工程学院Pitu Mirchandani教授作“即时自动交通对于智慧城市的贡献”主题报告,介绍了智慧城市体系结构的挑战性,讨论了自动电动车提供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可达性对于智慧城市的贡献。

图 6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Pitu Mirchandani教授作主题报告
COTA主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张瑜副教授作“基于实时多式联运的航线中断管理和机场拥堵疏解”主题报告,分析了飞机延误和机场拥挤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基于多方式组合的航线中断管理的缓解策略。

图 7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张瑜教授作主题报告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Robert Bertini教授作“变无序为有序:愈发重要的主动交通管理方案”主题报告,分析了主动交通管理的作用,介绍了适合特定问题的主动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和国际调查中的应用及算法分析,以及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的实际案例。

图 8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Robert Bertini教授作主题报告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欧阳彦峰教授作“基于三边测量实现目标精确定位和监控的传感器选址可靠性研究”主题报告,分析了目标精准定位和监控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传感器位置模型及其解决算法。

图 9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欧阳彦峰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下午的“交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马莹莹副教授主持。

图 10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马莹莹副教授主持主题演讲
加拿大温莎大学郭晓雷副教授作“考虑活动时间不确定性的无人驾驶车辆共乘研究”主题报告,分析了无人驾驶车辆在解决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带来的共乘困难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两个场景来证明自动驾驶车辆对于共乘的促进性。

图 11 加拿大温莎大学郭晓雷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符锌砂教授作“公路三维线形设计及安全性评价”主题报告,符教授基于公路线形本质上是一条满足一定约束的三维空间曲线的这一基本事实,依据微分几何曲线论,提出采用曲率和挠率作为设计参数的一种新的公路三维线形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几何连续性、车辆稳定性和行车舒适性对公路线形的影响,建立了公路线形的工程约束模型,从而构建了基于工程约束的公路三维线形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公路三维线形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和方法来修正现行安全性评价方法的不足,为改进公路线形的设计方法及提高公路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 12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符锌砂教授作主题报告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朱山江助理教授作“基于创新型数据收集方法的公交网络中断反应行为评价”主题报告,分收集了基于不同方式的出行行为数据,提出了推断出行选择的算法,做出网络中断反应行为评价。

图 13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朱山江助理教授作主题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靳文舟教授作“国内大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及出行结构变化趋势分析”主题报告,从人的本质需求角度分析了国内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以解释交通拥堵和城市密度的关系,分析了出行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政府管理理念。

图 14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靳文舟教授作主题报告
主题演讲结束后由靳文舟教授主持“区域交通发展研究与实践”主题圆桌讨论会。在圆桌讨论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宝贵建议,为区域交通发展提供指导。

图 15 “区域交通发展研究与实践”主题圆桌讨论会
翌日,马莹莹副教授带领会务组成员参观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各位专家对广州市快速公交发展给予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图 16 会务组参观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
至此,本次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COTA会前会日程圆满结束。通过本次会议,加深了国外专家学者对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的认识,为将来促进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和国际校区建设鉴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