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院师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再次荣获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16-10-17

20161016日,为期4天的“中建三局杯”2016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天津大学圆满结束。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以优异表现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华南理工参赛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参赛作品《同心馆》由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4级本科生郑凯翔、王逊达和卢健东三位同学在教师指导团队(王湛、何文辉、韦峰、陈庆军、季静、刘慕广,领队老师:何文辉)的悉心指导下,经过近14小时的现场模型制作、加载测试比赛、专家打分和叙述答辩等环节,最终以优异表现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2016年第十届大赛题以改革开放以来,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社会需求和工程应用逐年增加,空间结构在各种大型体育场馆、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铁路旅客站及各类工业厂房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背景。要求参赛选手设计并制作出在一定的挠度要求范围内,顶层承受空间均布荷载的大型屋盖结构。 

大赛开幕式现场

华南理工大学参赛作品以交叉拱与柱结合的体系,采用张弦梁这一自平衡体系来实现大跨度屋盖中材料用量和安全性能的平衡,并通过变截面、局部加固的形式减小了双拱截面并合理布置模型承载能力。针对这次模型既要求挠度又看重承载力的特点,选用了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减小结构挠度的张弦结构作为我们的屋盖主体骨架。为了保证各榀张弦间的稳定,模型选择了双向张弦而不是单向。张弦受压构件的形状,采用了接近结构固有压力线的拱形,从而减少其剪力和弯矩,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主梁与张弦拉索截面的选择,是华工代表队控制挠度大小的主要手段。华工代表队的模型最主要特点是结构传力路径明确,结构简约而不简单。合理的形状,合适的尺寸,使得我们的模型刚柔并济,很好的满足了赛题的要求。

我校作品模型

在比赛中,我校参赛选手沉着冷静,出色完成答辩环节,“同心馆”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历两阶段四级加载成功加载最终以80.5g的自重,第一阶段15kg承重,扰度值3.12mm,第二阶段承重18kg的好成绩荣获赛事一等奖。

 

我校参赛学生答辩

回顾自20166月份收到大赛邀请函以来,学校教务处、学校团委和土木与交通学院对此次比赛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教务处、学校团委和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予参赛师生购买前期激光位移计、承载台和竹材等器材物资经费支持,给予参赛学生在荣誉评选、创新学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学院领导大力支持结构协会成员欧焕聪前往比赛现场观摩学习。

面对此次新颖的题目,模型的设计制作特别是第一阶段的挠度控制及后期的模型优化给队员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前期的校内选拔赛中,队员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指导老师和学生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团结一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土木工程系何文辉、韦锋等专业老师更是牺牲暑假休息时间,给予参赛学生全程悉心指导,从10支队伍中经过几轮的选拔最终挑选出最终队员代表我校参赛。在近三十次的设计、制作、实验、修改模型后,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合理的设计方案。

据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由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学科性竞赛,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123所高校的125支队伍参加,参赛师生近700人,创下历届大赛规模之最。

截至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共参加10届国赛,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6次、二等奖2次和三等奖1次、优秀组织奖8次的好成绩,在全国参赛高校中获得一等奖累计次数排行第三。

华南理工大学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奖一览表

  

大赛名称

获奖荣誉

2008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2009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二等奖

2010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哈尔滨

二等奖

2011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2012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2013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2014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西 

三等奖

2015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2016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