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清华大学土木建管系举办、香港金门建筑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九届建设工程与管理创新竞赛(ICCEM)在清华大学举行。在王幼松老师、张雁老师、申琪玉老师、闫辉老师、吴凡老师、李弘扬老师和邓逸川老师的带领下,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派出的四支参赛队伍表现突出,囊括了一等奖(唯一1名)、二等奖(共评2名,我校与清华大学并列)、三等奖和优胜奖,学校总成绩十分优异,在前六名中占据了三个名额,在总共十二支决赛队伍中占据四个名额,在参赛的各所高校中名列第一。这也是我院学子在此项国际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获得第一名的参赛队伍现场演示

获得二等奖的参赛队伍汇报(二等奖2名,与清华大学并列)
在激烈的决赛展示现场上,华南理工大学的四支队伍不惧强敌,冷静发挥,用流利的英语口语和富有趣味性的展示流程将各自的作品完整的呈现出来,并沉着应对在场各国评委的问题和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展示出了严谨的思维水平、极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展示能力,获得了在场的评委以及参赛师生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以获得一等奖的小组为例,他们通过运用小视频、舞台剧等多种展示形式,将本组的成果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示后的点评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评委说:“这一组的展示使全组同学都参与到其中,体现了这组同学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而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评委则评论:“建设行业的未来创新在于年轻一代,该组的展示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参赛队伍及指导老师合影


指导老师合影 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伍合影


获得二等奖的参赛队伍合影 获得三等奖的参赛队伍合影
据了解,土木与交通学院工程管理系将此次比赛视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要求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全力以赴,在这项全球性赛事上充分展示出学院和专业的水平。在决赛之前,学院共组织了2次预审,邀请具有相关比赛经验的教授、专家作为评委老师对参赛学生的项目就内容组织、PPT设计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提高参赛项目的质量。为最终的完美展示奠定了基础。另外,此次活动也获得了我院宏达基金会的支持。
此项比赛为面向国内外高校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建设工程与管理领域的高水平创新型竞赛。竞赛自2007年举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特别是,从2012年第五届开始,竞赛由全国转向全球,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截止第八届为止,竞赛共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兴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的近300组作品。内容涉及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和法律法规、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经济与房地产等多个方面。竞赛对促进和推动同学们进行探索性学习、创新性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同时也在推动和丰富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及创新性研究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国内外25所高校的55个组报名参赛,通过预赛的筛选和角逐,最终共有12个组突出重围,进入决赛。同时香港金门建筑有限公司也派出一支代表队参与展示(不参与评奖)。比赛的评委包括美国南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普渡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以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在此项比赛中屡创佳绩,曾在第七届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图文/土木与交通学院)
附获奖作品名单:
获奖等级 | 项目题目 | 指导老师 | 参赛队员 |
一等奖 | Bus Occupancy Levels in Real-Time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王幼松、闫辉、邓逸川 | 周宇骏、孟巅、王南京、田世鹏、杨洋、刘子东 |
二等奖 | The Traffic Warning System for Crossroads on Construction Site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 吴凡、李弘扬、邓逸川 | 刘凌菁 朱殿臣 徐晟 张晓荣 李彤彤 王珺 |
三等奖 |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earch Engine for BIM Family Database Based on Fuzzy Semantic Search | 申琪玉、李弘扬、邓逸川 | 吴松飞,王亮,吴观众,张昊天,吉嘉 |
优胜奖 | ”P-Tool”-A Park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Sharing | 王幼松、张雁、李弘扬 | 何湘杰,袁东芝,周楠楠,林榕,彭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