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青年学者来院交流航空材料力学、地震模拟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16-04-14

 


崔浩博士做报告

崔浩博士作报告

黄杜若博士做报告

黄杜若博士作报告


2016年4月6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土木与交通学院分论坛(第一场)在交通大楼604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后崔浩、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后黄杜若,与学院师生们分别分享了他们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地震波模拟及土工结构的抗震动力仿真方面的研究成果。

崔浩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航空发动机用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系列复合材料的动态失效表征和计算方法。将三维Puck失效准则和基于粘聚区模型的材料失效演化相结合,并集成高效的失效角度搜寻技术,实现了工业级别的大规模运算应用。此外,该小组还系统研究了Z-pin增韧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首次揭示了Z-pin桥接响应随应变率升高而降低的失效机制。

黄杜若博士做了题为《地震灾害分析、地震波模拟及土工结构的抗震动力仿真》的报告,其所在的研究小组根据地震波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分布的相关特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地震波随机模拟及改造的方法,使仿真的地震波形符合目标加速度反应谱、能量积累过程及历时等多个强度参数指标,提高利用地震波对土工结构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对减灾措施进行评估。

讲座上,我院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充分交流,师生们不同观点的碰撞,现场活跃的气氛。

讲座结束后,两位海外青年学者还与部分学术团队进行了更深入的学术研讨。(图文/通讯员  苏图 土木与交通学院)

报告人简介:

崔浩,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同年保送本校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9年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从事复合材料断裂方面研究,并于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143月至今,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复合材料的动静态力学行为,胶接界面的失效测试和仿真等。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 5篇和EI收录期刊论文4篇。

黄杜若,200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6年1月获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从事岩土地震工程、地震波模拟、土动力学、数值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已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等权威SCI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及合作者发表论文16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4篇, 近5年Google Scholar 总引用120余次,为多个国际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她在博士期间2次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优秀博士生奖, 并于2014年获得由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与美中地震工程学基金会联合设立的“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每年评10位获奖者), 是该奖项首位香港地区获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