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在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 2015-12-18

12月12日,历时4个月的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在广州番禺小谷围举行颁奖大会,国家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炳辉,广东省交通厅厅长曾兆康等领导嘉宾出席了颁奖大会。

从接到大赛通知到协助主办方在我校举行大赛推介会,再到鼓励学生参与并给予悉心指导,学院温惠英副院长、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领导老师给予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以此为契机促进我院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与市场相结合。

在此次大赛中,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参赛师生在不同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李崇奕、贺璇、施兆俊和冯曦蒙(软件学院)团队在龚峻峰、林培群两位老师悉心指导下的作品《“带货帮”自由运力动态路线共享与自主拼货预约平台》荣获2015年中国“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运货领域二等奖、2015中国“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总决赛优胜奖。

宋朝、李福樑、何子君、陈子恩、王雨嫣、刘蔚鹏、李柏城和陈可盈团队的作品《Istrive网络驾校》荣获2015中国“互联网+” 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复赛优胜奖。

研究生吴焕、谭正宇、林茂伟、胡建伟、李嘉智、肖雅惠与本科生林观荣、徐广辉组建的团队在卢凯老师指导下的作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交站台乘车动态诱导系统设计》荣获2015中国“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乘车领域二等奖、在总决赛中总成绩排名第8,以第二名的好成绩项目赛总决赛优胜奖。

秦筱然、叶钦海、何佳利、曾令宇、裴明阳在温惠英、马莹莹两位老师指导下的作品《基于用户预约数据的公共自行车高峰期提前调度方案》荣获2015中国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运输服务大数据应用邀请赛决赛三等奖。

据悉,本次大赛是广东省交通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推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推动运输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次大赛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影响覆盖全国20个省(市、区),吸引到近千个项目报名参赛,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及国内相关运输研究所等单位共50个项目进入总决赛,最终华南理工大学参赛总成绩是整个创客大赛高校中排名第一。

 

附:作品介绍

1.作品名称:“带货帮”自由运力动态路线共享与自主拼货预约平台
获奖荣誉:2015中国“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运货领域二等奖。
                 2015中国“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总决赛优胜奖。
指导老师:龚峻峰、林培群
团队成员:李崇奕、贺璇、施兆俊(土木与交通学院)、冯曦蒙(软件学院)
作品简介:
“带货帮”围绕已确定出行时间和路线的车主富余运力,以“带货”方式低成本提供第二运力,以互联网化方式实现运力在线匹配、动态路线共享与拼货预约,改善出行车辆空载率高和单件货物运费高的现状。
  本项目拥有三项自主核心技术:
  1.3D重建下的车厢空间及货物空间标准化技术,实现富余运力及货物标准化图形化描述,为一车多货提供基础。
  2.系统最优与启发式搜索下的拼货路线优化技术,实现车厢富余运力、出行路线与零散货物运输需求的优化匹配,取代现行运货App的无序信息发布模式,以最优匹配顺序动态推送,为车主推荐最优带货组合,为货主提供最优拼车选择。
  3.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下的运力预测及调度技术,实现运力预测,向“互联网+运输”公司提供支撑服务,持续扩大平台容量,建立全社会运力调度中心,实现全运力的动态规划与优化调度。
平台为车主:提供货源,提高装载率;推荐最优拼货路线,帮助车主决策。
平台为货主:预测与调度运力,提高运力可靠性;提供历史交易价格指导,实现低价带货。
平台为传统和互联网运输企业:提供运力预测与调度的数据和技术引擎服务。
2.作品名称:Istrive网络驾校
获奖荣誉:
2015中国“互联网+” 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复赛优胜奖
团队成员:宋朝、李福樑、何子君、陈子恩、王雨嫣、刘蔚鹏、李柏城、陈可盈
作品简介:Istrive网络驾校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大学生众筹O2O学车平台,提供线上预约学车和线下拓展活动。现有的学车网络平台发展趋势倾向于通过资源整合使得学车更加便捷、舒适、透明。但随着考试难度增加、学时监管加强的政策变化,学车的“快餐式文化”逐步淡出主流。本项目在保持现有学车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更注重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目前,已有技术成果主要有: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优质教练推荐及个性学车系统;2.智能学时监督系统;3.智能的学员教练自主匹配系统;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优质教练推荐、教练酬金分配等辅助功能。
3.作品名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交站台乘车动态诱导系统设计
获奖荣誉:2015中国“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项目赛乘车领域二等奖、在总决赛中总成绩排名第8,以第二名的好成绩项目赛总决赛优胜奖。
指导老师:卢凯
团队成员:研究生:吴 焕、谭正宇、林茂伟、胡建伟、李嘉智、肖雅惠
  本科生:林观荣、徐广辉
作品简介:

公共交通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安全、拥堵和污染的问题,而现有的BRT有着秩序混乱、舒适性差、准点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乘客的服务体验,不利于公共交通的推广。本项目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通过对乘客乘车进行诱导分配,使得公交车队中各车辆的载客率相当、停站时间相近,并面向乘客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管理水平,方便乘客出行。
本产品将以公交站台乘客乘车动态诱导为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相关研发工作:

  (1)基于移动互联网公交乘车诱导服务的系统设计;
  (2)借助手机App获取公共交通出行乘客OD数据;
  (3)为公交乘客实时提供最佳线路选乘信息,改善候车秩序;
  (4)均衡BRT区间内各条公交线路的载客率,保证乘坐舒适性;
  (5)均衡BRT车队内各车辆的停站时间,提高BRT车辆的准点率;
  (6)将乘客乘车体验转化成公交线路的运行数据与服务评价;
  (7)提供乘车手机App拓展服务,吸引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本产品面向公交出行者。近期内,通过采集BRT站台间的实时OD需求,向BRT乘客动态推送最优选乘线路,以改善站台乘车秩序,提高乘车舒适感,为公交乘客出行提供个性化服务。长期看,将推广到整个地面公交系统乘客,利用用户反馈的乘车体验数据,向乘客实时推送最优选乘与换乘线路,并进一步提供其他个性化乘车服务,扩大用户群体。
4.作品名称:基于用户预约数据的公共自行车高峰期提前调度方案
获奖荣誉:
2015中国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运输服务大数据应用邀请赛决赛三等奖
指导老师:温惠英、马莹莹
团队成员:秦筱然、叶钦海、何佳利、曾令宇、裴明阳
作品简介: 

本项目建立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公共自行车高峰期提前调度方式。基于用地性质和公共自行车网点类型对研究区域进行公共自行车使用分区,结合用户在应用软件上对其次日用车的预约数据和历史使用数据,对短时段内用户用车需求进行预测统计,形成短时段预测OD矩阵。针对公共自行车流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建立公共自行车有时间窗问题的多目标动态小范围调度优化模型,求解得到公共自行车高峰期最优调度路径。次日,调度车辆根据该路径按时将预测数量的公共自行车运离车桩需求点或运至车辆需求点,用户在预约时间到达即可“有车可取,有位可停”,确保高峰期预约用户公共自行车出行按计划进行。

  本项目以公共自行车绿色、低碳、“你的出行我保证”为市场定位,旨在解决公共自行车在运营中存在的高峰期租借困难等关键问题,保障公共自行车出行可靠性,促进企业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出行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