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院本科生两项作品分别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二等奖
发布时间: 2015-11-20

11月20日下午,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在广州大学城圆满闭幕。在经过4天的公开展示、封闭答辩等环节后,学院虞将苗老师指导傅翼飞、吴焯雅等同学的作品《基于集料---沥青界面改性的路面性能改善材料及工艺》荣获全国赛一等奖;学院杨医博、郭文瑛和王恒昌老师指导我院战营、吴小环等同学的作品《能自愈的免蒸压PHC管桩》荣获全国赛二等奖。这是我院自2008年组建以来,第一次有作品入围“挑战杯”大学生课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赛终审决赛且均获重要奖项。我校入围决赛的6件作品,我院两项均为本科生领衔的队伍,刷新了学校“挑战杯”全国赛的获奖记录,为学院、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校党委杜小明书记、张振刚副书记前往比赛现场视察慰问我院参赛师生

学校党委杜小明书记聆听参赛队员我院傅翼飞同学介绍作品

“挑战杯”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活动,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承办。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参加国赛初赛的共有528所高校(含香港高校7所,澳门高校3所)、1569件作品(含香港高校58件、澳门高校11件)。经过层层选拔,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11月16日—20的终审决赛。 

砼路人团队成员合影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压力,在学校、学院领导、学校团委等相关部处、专业指导老师的关怀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学院两支队伍在省赛、全国赛的不同赛场上励学励行、砥砺自我,从资料收集、文献整理、实验数据、专利申请及最后的答辩准备,两个团队的队员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最终凭借自身的不懈奋斗与卓越的团队合作取得全国赛佳绩。

战营、吴小环及参赛作品展示

学校、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挑战杯”等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从政策扶持、制度激励、导师配备、资金保障等各方面鼓励和支持同学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此次“挑战杯”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也是学校多个部门多条战线和我院整合各方力量、共同促进的结果。

学院党委张蔚洁副书记、指导老师杨医博和两支参赛队伍部分队员合影

从2014年项目申报、寒暑假实验、校赛、省赛一路走到国赛,近一年来,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学生参加比赛,为其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学校党委杜小明书记、张振刚副书记、学院党政领导多次参加队员们的作品汇报、模拟答辩等活动,提出宝贵指导建议和修改意见,学校团委领导老师从申报、作品修改和答辩准备等各环节全程给予悉心指导帮助;我院土木工程系杨医博、郭文瑛、王恒昌、虞将苗4位指导老师在他们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下,对各自指导的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给予队员们悉心指导;2015年7月土木工程专业战营同学本科毕业到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仍然投入很多时间往返穗港两地为作品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我院参赛队伍的肯定和鼓励,更是激励我院学生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源动力。

 
  学校团委老师和参赛队员合影

据悉,今年“挑战杯”决赛现场宣布了全新的跟踪培养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机制意在建立获奖作品及学生数据库,通过共青团和其他主办单位的力量,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动态跟踪培养,提供持续辅导帮助,促进“挑战杯”人才培养效应进一步显现。自此,挑战杯将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盛宴,而是一场大学生群体的嘉年华。正如教育不是培养天才的,而是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这种全程跟踪的培养机制,将对我院学子的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必将成为激励我院学子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动力所在。(图/文  王燕林  土木与交通学院 )
   
作品名称:全国赛一等奖《基于集料---沥青界面改性的路面性能改善材料及工艺》
指导老师:虞将苗
团队成员:傅翼飞、吴焯雅、黄鸿浩、贺紫晗、杨逸、罗晗、杨伟儒、谢光源
作品简介:集料(石料)是沥青路面建设主要材料,需求量庞大。路面建设多用粘附性好的碱性集料,但该类集料稀缺且价高,制约公路建设发展;酸性集料丰富且廉价,但粘附性较差致其应用受限。本项目研发出界面改性剂及配套工艺,使酸性集料性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并提升多项路用性能、延长道路寿命、降低建设成本,符合绿色低碳理念。
   
作品名称:全国赛二等奖《能自愈的免蒸压PHC管桩》
指导老师:杨医博、郭文瑛、王恒昌
团队成员: 战营、吴小环、赵泽本、谢瑜航、罗健、傅国强、燕哲
作品简介:对建筑基础构件PHC管桩进行研究。采用低水胶比,使得管桩开裂后,裂缝处的未水化颗粒继续水化,从而实现裂缝自愈合,使管桩可应用于强氯离子腐蚀地区。改进强度产生机理,取消传统PHC管桩“蒸养+蒸压”两段式生产中的蒸压阶段,降低养护能耗59.7%,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并改进工艺,实现无污染生产。产品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管桩且成本更低;产品质检合格,工程应用成功,并与3家大型管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