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战营接到来自香港研究资助局(RGC)的通知,他从6千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香港政府博士生奖学金。而四天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综合排名第4,土木工程专业排名第1)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博士录取通知书。此外,他还向佐治亚理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递交了申请,结果还在等待中。
据悉,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即香港博士生奖学金计划,大陆多称为香港政府博士生奖学金,由香港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s Council (RGC)设立,其目的旨在通过丰厚的奖金吸引世界范围内的具有优秀科研潜力的青年研究者。申请者可以为本科生或者硕士生,但攻读目标必须为博士。奖金为每年240,000港币(20,000港币/月)和10,000元港币的会议旅行费用。HKPFS是世界范围内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之一,2015-2016年度约有6000人申请HKPFS,获得学校提名的有500人左右,最终获奖的预计为200人。往年,获奖的大陆学生约占60%左右,绝大部分为清华、北大学子,且多为硕士生,本科生获此殊荣者寥寥无几。
|
战营正在接受华南理工大学“十大三好学生标兵”表彰(2014年) |
书山有路勤为径——从文科翘楚到工科魁首
战营对土木工程的兴趣起源于家庭熏陶,其父亲就是一位土木工程师。从外国语高中保送上了华工英语专业的战营,出于兴趣和理想,在大二期间转到了土木工程专业。战营笑言:“这是我大学期间面临的巨大挑战。”他面对荒疏了一年半的数学物理,面对先学高数下册、制图下册后学上册这样违背认知规律的学习顺序,面对落后了一个月的课程进度,面对人地生疏的南校区,他没有犹豫,更没有后悔,而是选择迎难而上:用计划应对书山,用效率解决题海。在此期间,他经历过边自学定积分边做多重积分作业;遇到过因为绘图功底太差而被要求重画作业,在教学楼作图直到保安清场;面对过零基础直接学习CAD的3D建模……最后,该学期末全部科目90分以上的成绩是对他的勤勉执着的最大回报。大学至今,他的平均分保持在92.9分, 53门必修课中仅有5门低于90分。
山登绝顶人为峰——对科研的执着热爱
在战营身上,有着一种阿甘的精神,认定一个方向,执着前行,决不回头,他认为:“无论天资如何,相信总能成功。”大学期间,他成功申请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和“百步梯攀登计划”各1项;参与了多项省部级、校级项目。为解决项目实际生产条件问题,他联系到相关企业,于暑假去企业进行实验;当项目推进遇到难题,他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法、制定实验计划。“最忙的时候,我平均每天要在学校实验室工作三个小时,大半个寒假和一整个暑假也都坚守在江门市管桩厂进行实验。” 最终,项目组成功研发出能耗、生产周期均小于目前技术的免蒸压管桩,且产品各项性能均优于市面普通管桩。目前,项目组正着力于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产品性能,并将应用于试点工程。
|
参观山东美术馆 |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理兼容、知行合一的竞赛达人
翻阅战营同学的个人简历,其中的“主要奖项”一栏,是长达18条的荣誉清单,而奖项类型从英语、结构设计、数学建模到征文、演讲、辩论、暑期社会实践……。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战营同学喜欢用各种竞赛去挤一挤那些不经意间流逝的宝贵时间。从校内选拔赛脱颖而出,参加省结构赛的那段时间,他和两个队友闭门不出,通宵达旦的查阅资料,核算数据,制作模型,进行测试;比赛过后一数,光模型就做了十几个。数学建模竞赛时,他更是彻夜不眠,查阅数百份资料,尝试在三天里专精一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表达出来,从而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他参加征文比赛则是为了证明工科生可以文理兼容、能算会写,也能倚马千言、妙笔生花;参加演讲、辩论则是为了提高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凭借真才实学而来的底气。而这底气,来源于他每天一到两小时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星象历法、金石地理、丹青书法、五行术数他都有所涉猎。“书海无涯,这是我大学里最遗憾而又最欣慰的事情。”他笑言。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华工60周年校庆的“寻访校友,启迪人生”活动,作为学生记者分赴各地采访杰出校友;清远支教;泉城义工;义务献血……
对战营而言,大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前进的距离不仅取决于奔跑的速度,更取决于坚持的时间,穷尽一生想要的不是别人眼里的世界,而是自己梦想抵达的地方。
“ Run, 战营, run! ”
(图文/通讯员 巫剑伶 土木与交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