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发布时间: 2012-12-03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作为交通运输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具有交通硕士和博士培养能力的专业。该学科现有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6人,有1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近几年共招收博士33人,硕士86人,其中已毕业博士15人,硕士41人;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近8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

    该学科目前建设有四个实验室:交通监控实验室、ITS信息平台实验室、交通仿真实验室、DSRC实验室,实验基地总共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一批现代化的世界先进设备和交通仿真软件,实验设备总值700余万元,其中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主要实验设备有: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车辆检测设备、监控与诱导一体化车载终端、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移动通信定位平台、车辆检测器、视频电子警察系统、视频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交通监控系统、Peek交通数据检测仪、VISSIM仿真软件、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终端设备等。

    该学科建设有智能交通系统与物流技术研究所和全国智能交通技术培训网络—广州中心等研究机构,以“交通工程”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点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了现代交通信息与智能交通控制紧密结合的学科特色,是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中的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立足广东省的交通特点,积极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特别是广东省在交通运输领域里的智能交通系统问题,重点开展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强调技术创新,注重产学研结合,许多科研课题都是直接从重大工程项目中提炼而得,且研究成果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提出的“道路交通实时预测、分配和控制的关键理论和方法体系”、“机动车车型自动识别的新型理论技术方法”、“公路交通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城市交通信息平台的定义、功能需求、体系结构和建设实施技术方案”等研究成果都取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赞同,达到国内同学科的先进水平。“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学术会议”与“第八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近期先后在我校举办正是国内其它高校对本学科认同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