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代表队 | 模型制作现场 |
10月19日至23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东南大学举行,由土木与交通学院王湛副院长、韦锋副教授、陈庆军副教授、季静教授四位指导老师和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郭俊杰、潘浩然和黄日楚三名同学组成的华工代表队,经过激烈的竞争,在本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这也是我院继2008荣获一等奖、2009年荣获二等奖、2010年荣获二等奖之后的又一佳绩。
本届竞赛的主题为“带屋顶水箱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要求参赛者以地震灾害现象为背景,设计承受地震荷载作用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旨在通过竞赛,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激发学生开展结构抗震设计的创新思维。结构采用竹皮作为基本制作材料,这在同类的比赛中是前所未有的,且模型最终分数由模型质量、承载重量、振动台面加速度三个因素决定,赛题难度较往届都有所提高。
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日本名城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73所学校的74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参赛队首先进行三天6个时段共24小时的现场模型制作,再进行1天半的加载测试比赛。比赛进行得相当激烈,多支传统强队因为结构自身的缺陷,在比赛开始不久已经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在强大的压力下,华工学生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稳定发挥,顺利通过现场制作、专家打分、叙述答辩、加载试验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后,最终华工代表队凭借巧妙的“柔性抗震”体系、轻巧的结构造型和突出的结构抗震性能取得了一等奖。
据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获得了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重点资助,是土木工程学科学生实践竞赛环节最高级别的赛事。本届参赛高校及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本届竞赛的主题为“带屋顶水箱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要求参赛者以地震灾害现象为背景,设计承受地震荷载作用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图文/土木与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