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打造文科实践育人平台,深化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加强文科实战型人才培养,提高文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现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校内赛(简称校赛)。
本次校赛由教务处、经济与金融学院、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
二、大赛目标
“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是面向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校园赛事,旨在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引导文科专业学生以大赛为平台开展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的实践创新活动,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新思想新技术等内容在各学科专业中真正落地,产出一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文艺作品、应用产品等高质量实践创新成果,提高文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涌现一批实战型高素质文科人才,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实质性“脱虚向实”,将人才“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更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文科培根铸魂价值功能,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实践创新,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更实战。坚持实践导向,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项目探索和赛事锻炼,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国家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实战型文科人才。
——更融合。深化跨界融合,突破学科之间、校际之间、产教科教之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建立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推动学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产教的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更创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动项目式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以项目为牵引的实践创新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文科拔尖创新人才。
——更智能。推动数智赋能,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引导学生运用新兴技术赋能人文社科新发展,研究数字技术伦理性、思想性、智慧性等人文相关新问题,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数字时代文科创新人才。
三、参赛内容
大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参赛团队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结合专业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详见附件1)
四、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
五、参赛形式
参赛项目均须提交《参赛项目报告》(详见附件2)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视项目情况可酌情提交有关支撑材料。其中《参赛项目报告》将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参赛项目汇报材料》须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并真实反映团队亲身实践过程,采用 PPT、PDF等可用于汇报展示的形式。有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报道等反映项目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材料。
六、参赛赛制
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采用校赛、省赛、国赛的赛制。校赛由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推荐参赛项目晋级省赛。省赛由广东省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组委会组织,华南农业大学负责承办。省赛初赛采取网评赛形式,决赛采取现场赛的形式。项目在各赛段各环节的成绩独立计算,不累计。
七、参赛要求
(一)每支参赛团队由3-15名学生和1-3名指导教师组成,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
(二)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报名时以参赛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院(系)作为参赛单位。已获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全国赛)决赛金奖、银奖的项目,如内容基本相同并无特别创新进展,不得重复参赛。已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的项目,不得参赛。
(三)各院(系)要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四)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9月15日前)
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网址:https://xwkds.fltrp.com/)注册报名。文末附件处可下载操作手册指导及相关资料用于报名参赛。
(二)校赛(9月16-30日)
校赛评审分为网评赛及现场赛两个环节,现场赛通知请留意经济与金融学院网页。将评出金、银、铜奖若干名,遴选推荐参加省赛项目,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推荐参加省赛。
九、工作要求
(一)各院(系)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广泛发动,指定专人负责赛事组织及资格审核等工作。
(二)各院(系)要加强指导,鼓励教师对学生开展竞赛指导,做好学生参赛保障。
(三)请参赛指导教师全面审阅并指导学生提交的材料,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81182350,联系邮箱:liuxq@scut.edu.cn,
联系地址:大学城B10中107
附件:
教务处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经济与金融学院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