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徐枫、许林、曹建云、陈镇喜、李红锦五位老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发布者:郜文英发布时间:2021-09-30浏览次数:2082



 92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评审结果,我院徐枫教授、许林教授、陈镇喜副教授、李红锦副教授、曹建云讲师五位老师获得面上项目立项资助,具体清单如下: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政策优化研究

徐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金融扩大开放下股价崩盘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机理与防范研究

许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金融开放背景下异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镇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李红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企业生产行为的创新补贴政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曹建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政策优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徐枫

徐枫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大学百强智库)主任。近年来主持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领域的专著和研究报告多次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获得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采纳。201512月荣获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11月荣获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1年年初,“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表明了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行动方向。本课题将财政金融协同理论运用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机制与路径中,首先,基于复杂系统的视角,剖析财政金融协同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价值契合点与内在关联;其次,建立一个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协同推进碳中和目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探讨财税、金融、价格、交易等工具的协同融合,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激励作用;最后,通过政策模拟等方法评估相关财政金融政策绩效,并推演碳中和目标下的最优政策组合,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政策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2.金融扩大开放下股价崩盘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机理与防范研究

项目负责人:许林

许林简介: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跨境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广州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2019)。主要研究领域为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10余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2项,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政府企业委托课题等多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各1部。已在《统计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南开管理评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Fractal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广东省金融学会优秀金融科研成果奖3次、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2019)。

获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为在中国金融开放进一步扩大的“十四五”时期,全球股市联动效应日益增强,课题考虑了金融扩大开放背景的冲击,基于历年股价异常波动及崩盘典型事件剖析崩盘风险的特征,采用“典型事件—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对策政策”研究思路,引入拓展的内生性网络传染模型、准自然实验和模拟仿真等研究方法,重点从证券交易制度、投资者行为和公司经济活动往来三个层面提出和阐释股价崩盘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机理,并提出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与政策。

 

3.金融开放背景下异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镇喜

陈镇喜简介: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经济学系主任。20102014年分别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应用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20144月至20166月在德国基尔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参与“欧盟第七框架--金融扭曲以及宏观经济表现”项目。

陈镇喜老师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宏观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等领域研究。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组织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目前是国际期刊 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Policy and Development副主编、中国经济学年会金融经济专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跨境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课题立足于金融扩大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内在要求,构建异质主体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异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估测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以及金融开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效率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4.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红锦

李红锦简介:经济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罗格斯大学学习访问。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和产业经济等方面研究,已在相关领域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课题以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典型基础事实-新兴程度评价-空间布局优化-发展路径选择”为基本思路,在厘清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支柱产业、产业集群的递进顺序,从产业、市场、政府、制度四个维度,建构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5.基于企业生产行为的创新补贴政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曹建云

曹建云简介:女,198010月出生于湖南南县,区域经济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主要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产业与创新发展、人口与产业发展。在《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预测》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基于企业生产行为的创新补贴政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提升创新补贴政策绩效为目标,从企业生产行为视角探讨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如何激励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目标,研究激励相容的创新补贴政策绩效目标实现路径及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影响创新补贴政策绩效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