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第146讲/关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科学化的若干思考----兼谈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发布时间:2025-11-19   浏览次数:10

10月19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第146讲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A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锋教授应邀作“关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科学化的若干思考——兼谈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报告。学术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50多人共同参加。

报告会上,林锋教授首先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科学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随后从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科学化的“应有的前提性共识”“共同规范”“方法论原则”“必须摒弃的若干不合理做法”四个维度与师生分享其个人思考。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科学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应有之义,只有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才能正确、充分开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最大程度避免歪曲、误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表达的确切意义。文本研究者相信所研究的对象是有真相且秉承着“真相存在且真相是唯一的”的研究信念开展工作。在文本研究时要以句子为单位,精细研读整个文本,注重语境分析,把握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在疑惑不解的地方要将特定的著作与经典作家前后期相关著作联系起来。不依赖二手资料,不戴有色眼镜,无先入之见,敬畏文本中思想的真相。林锋教授鼓励师生读原著,忌依赖他人帮助了解文本意思,反复研读意义重大,这对培养学术技能至关重要。报告会最后,林锋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细致、详尽地解答了与会师生所关注的文本研究的相关问题。

张国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林锋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科学化的必要性与路径,系统阐释了其前提共识、规范遵循、方法论原则及应避免的误区,论述系统深入、逻辑清晰、启发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研究实际,为学院师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和学术探索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文字:文茂臣

图片:兰  欣

一审:方丽丽

二审:张国启

三审:解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