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14   浏览次数:10

11月9日,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石勇研究员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正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22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齐聚华园,为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李正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本次研讨会集中专家智慧、强化理论认识和推动未来实践,期待莅临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实践的力量,为服务“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学术力量。

本次研讨会聚焦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召集人、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围绕增强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引领力展开阐述,强调思想引领力是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先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强调,社会号召力的核心是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需依托公信力与行动力,通过实干落实保障民生与实现发展的任务。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黄河教授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教授聚焦“十五五”规划所体现的党治国理政的扎实部署,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则分别从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科学依据和“十五五”规划所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做了系统阐述。

研讨会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所蕴含的理论发展、国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等多元议题展开了系统而多样化的阐述。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提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需以 “两个结合” 为方法,并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梯式推进特征。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孙秀玲教授聚焦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叙事话语体系构建做了阐述。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臧秀玲教授解析了新时代全球治理倡议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重点阐述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及路径。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李辉教授从文化视角出发阐述了文化强国之“强”的系统构建问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永宽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和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程京武教授探讨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落地生根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现实意义等问题。

在下午的分论坛会议上,张波、岳奎、史宏波、陈红娟、刘力波、曹清燕、王进芬、牛小侠、刘勇、李梦云、王智、陈红、尤琳、刘明明、陈龙、王永友、李洪波、肖唤元等省外专家学者、省内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专家学者通过分阶段的专题分享与多元视角的学术对话,搭建了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质量思想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了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论共识,为推动全会精神的学理化研究和系统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多维观点,为广大师生更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了有形、有色、有味的思想盛宴。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术研究和立德树人的工作学习事业中,在服务“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图/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审:石金叶

二审:张国启

三审:解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