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第142讲 /三线建设研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发布时间:2025-10-02   浏览次数:10

9月3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第142讲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A会议室举行。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作题为“三线建设研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云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加。

报告会上,徐有威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入研究,为在场的师生们详细阐述了三线建设研究的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徐教授首先回顾了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他提到,三线建设跨越了三个五年计划,历时十几年,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加强国防工业发展和调整工业布局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数百万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西部地区,甚至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徐有威教授还重点讲解了小三线建设,通过展示小三线建设的分布图,详细讲解了小三线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和影响,生动展现了国家战略纵深与区域协同的智慧。

在谈到三线建设研究的现状时,徐教授指出,当前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展望未来,徐教授认为三线建设研究应继续深化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同时拓宽研究视野,将三线建设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

互动环节中,师生就三线建设的当代价值、研究难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徐教授以亲身经历勉励青年学者深耕本土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推动学术创新。此次报告会通过史料实证与理论思辨的结合,为三线建设研究注入了新的学术活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担当。

 

文字:崔  曦

图片:苗艺璇

一审:方丽丽

二审:周  云

三审:解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