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第140--141讲 |
发布时间:2025-10-02 浏览次数:10 |
8月28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第140-141讲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A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宪平教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方雷教授作专题报告,学院四十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学习。 140讲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主持,孟宪平教授以“感悟思想魅力,担当时代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会”为题做了报告。他首先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概念系统切入,深入解析其体系构成与“文化十论”,系统阐明了文化发展的政治方向及内在逻辑。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原创性的理论创新,更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并从思想向度、力量维度、价值深度、符号标度和空间广度五个维度展开论述,强调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内能的积累,并通过软实力的转化实现文化强国建设,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国际理解力与传播力。 141讲报告由学院莫岳云教授主持。方雷教授以“现代化知识体系的研究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形态”为题,梳理了现代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指出其直接现实背景是二战后冷战格局与第三世界独立运动,更深层的基础则是人类社会进步观念与工业主义的结合。他回顾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三个研究路径:关键变量法、二分法以及中心——边陲路径,系统阐释了现代化在经济、政治、社会和价值观等多领域的特征及其西方中心主义局限。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制度与文明层面实现“五个超越”,即超越资本逻辑、超越差异社会、超越自由民主、超越西方霸权、超越知识传统。在制度与文明层面为人类现代化道路和知识体系作出独特贡献。 两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有效深化了学院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拓展了学术研究的理论视野,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信心与决心。
文字:张冰冰 图片:苗艺璇 一审:方丽丽 二审:张国启 三审:解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