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举办广东省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协同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研讨会暨优秀教学观摩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新时代的思政引领力,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17日上午,广东省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协同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研讨会暨优秀教学观摩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号楼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十余所省内外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专家学者及一线思政课教师代表,共同围绕新时代思政引领力的理论内涵、实践价值及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教授主持。

会议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以“思政引领力的理论解析”为题展开学术报告。冯教授深入剖析了思政引领力的理论内涵,强调其源于社会利益分化带来的意识冲突,实质是思想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系统梳理了原始社会、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政引领的发展脉络,推进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

广东金融学院邹国振教授从提升思政课内容的阐析力与吸引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思政课教师素养、健全协同机制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广东开放大学李义丰教授强调马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需从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纪律三个维度强化引领功能。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曾祥耿教授,从教育本质要求、教学需要、职业特色融合三方面探讨了思政引领力。南方医科大学陈化教授围绕“数字时代高校思政引领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剖析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提出立体化创新路径。华南理工大学彭小兰教授聚焦“红色研学的价值引领”,探讨如何通过内涵深化、项目创新与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红色研学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会议第二阶段,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车瑞教授从高校思政课的“文化领导力”切入展开深入研讨,指出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度交融,可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政教育新范式,并以毛泽东诗词、书法为例,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吕云峰副教授指出,时代大变革为思政引领赋能,具体体现在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党的建设成效显著三方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王心乐老师阐析新时代思政教师需具备的“四力”,即亲和力、信服力、吸引力、创新力,并分享了该校作为工会高职院校的特色育人模式。广州医科大学杜晓莉副教授围绕“数字时代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提出思政教师需提升个人魅力与素材搜集运用能力,并以到西藏、新疆收集的红色素材为例,印证实践经历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华南理工大学赖怡芳副教授介绍了华工“智慧课堂赋能思政引领”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重构思政教学场景的畅想。同时,她还指出思政课正面临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资源共享成本高等挑战,并强调“技术是工具,价值观引导与情感共鸣是核心”。

最后,王晓丽院长强调与会专家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深化对新时代的思政引领力的认知、提供可供借鉴的新时代思政引领力建设经验,取得了研讨会的预期效果。进而,提出协同中心应进一步发挥作用,持续推进交流机制,加强院校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谭婉霞、文/李毅凤

一审:邓丽娇

二审:彭小兰

三审: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