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粤美中国”系列专题讲座第九讲——传承华工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4-11-20   浏览次数:10

11月15日,形势与政策课程“粤美中国”系列讲座第九讲----“华工历史、华工文化与华工精神”,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成功举办。此次讲座得到学校关工委、教务处的大力支持,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树道主讲。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少萍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叶玉嘉、教研室主任谭来兴以及教师、学生代表1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刘树道老书记把国外大学与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加以比较。一方面,阐明了大学对于各国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引发了学生们,对新时代中国大学建设、时代青年责任的思考和共鸣。

接着,刘树道老书记通过讲述华南理工大学创办和成长史,阐释了华工文化。从1918年民国初期的“红色甲工”到1951年扎根岭南的“华南工学院”,再到今日兼容并包的华南理工大学,学校数十年风风雨雨的办学历程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办学特色,也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博学、审问、明辩、笃行”品质的国之栋梁。刘树道老书记特别指出,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独特“宽容、真实、进取”的校园文化。这既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特色,又进一步推动学校朝着这一方向迈进。

最后,刘树道老书记结合华工的办学特色,阐释了华工精神。他谈到,岭南文化的熏陶与改革开放的地缘优势,塑造了华工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工科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氛围则培育了务实创新的风尚。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华南理工大学逐渐形成了厚德尚学、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百步梯”精神,享有的“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等社会美誉。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少萍书记代表学院老师、同学,对刘树道老书记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我们要像刘书记讲得那样,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华工人的聪明才智。刘少萍书记勉励学生们:“今天我们以华工为荣,明天华工以我们为荣”!

(文/图  余正颖、李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