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顺利举办 |
发布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156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我们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战略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研教学发展的能力,2024年10月12日,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在笃行楼506会议室顺利举办。共有校内外嘉宾、学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社会科学处同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计90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作了主旨发言,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莫岳云教授、祝全永教授、钟健副教授、安园园老师作了主题发言。 论坛开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麦均洪副书记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及文科发展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问题深入交流探讨,碰撞思想火花,共同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校外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展开。李捷教授以“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和拓展”为题,从主题、战略、现代化观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议,并从历史和前沿的视角阐释了其如何丰富与拓展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容。王炳林院长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坚持问题导向的几点思考”为题,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出发,要求我们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同时也凸显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联系,以及科研学者的责任担当。丁俊萍教授以“确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原则的意义”为题,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六个坚持出发,阐述了原则的理论创新内涵及其在历史经验和实践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校内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展开阐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莫岳云教授以“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为题,阐述统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统战作为凝聚各方力量的机制,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逻辑具有密切联系,需要不断发挥其作用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钟健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哲学根基”为题,着眼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的目标特点,阐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内涵及其本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园园以“网络信息时代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现实需要与实践路径”为题,从话语叙事的视角出发,论证网络信息时代下新型政党制度所呈现的优势特征。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祝全永以“历史起点·逻辑理路·历史经验:延安十三年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赋能中国式政党政治现代化建设研究”为题,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这为现代化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考和结论。 论坛最后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伟大事业,伴随伟大事业的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拓展,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要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图片|吴颖君 文字|洪婷婷 编辑|方丽丽 一审|陈芸 二审|亢升 三审|刘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