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学院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23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与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建设,更好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2024年6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5号楼102A会议室召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党委书记刘少萍、党委副书记叶玉嘉及本科生课程教师、教学秘书、班主任和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设置了教学研讨会和师生座谈会两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教研室主任钟健主持会议。

 
教学研讨会现场
教学研讨会合影

 

在教学研讨会上,老师们围绕课程设置、课堂效果、教学研究等展开座谈。学院院长王晓丽作开场发言,她指出,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马理论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针对马理论专业的本科学生,教师团队要自觉担起教学主体责任,不仅要在课堂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而且还要注重筑牢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掌握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老师们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的根本问题开展讨论。刘尚明老师指出教师应该珍视我院首批本科生,认真用心地教导,把握本、硕、博教学以及知识传授、学术研究之间的渐进关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和视角去认知、处理现实问题。牛俐智老师则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体验,指出理论应该置于宏阔的历史脉络中加以阐释,补充近代政治历史知识,关照兴趣不足、思维转换较难的少数学生,他还介绍了课程作业“用政治经济学理论阐释当代社会问题”的完成情况,体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性,最后还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效果方面,老师们围绕转专业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现实问题及课堂效率的问题开展研讨。覃辉银老师表示学生既然选择了马院,教师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深感责任重大,不能将学生基础薄弱作为教学难的借口,要把握课堂讲述的重点,利用好课堂讨论,在设计论题时要注重专业与现实相结合。杜宁宁老师回顾了第一次讲授“宪法”课程的感受,称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很乐意为本学院的学生授课,但课堂研讨有时不够活跃,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标,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小班研讨式教学的设计,实现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交流。李旭辉老师指出,48学时的专业基础课程较为漫长,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把握好授课进度,切忌平均用力,建议先慢后快,课堂上多穿插一些故事,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研究方面,老师们围绕课程科学安排、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开展研讨。祝全永老师建议部分课程的开课次序可以微调,并分享了上好一门课的四个要素,即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和开展专题式教学。张春燕老师谈到如何处理教材内容与课件的关系的问题,以及在讲授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如何进一步拓展知识等问题。白新欢老师提出了教材如何选择的问题。王晓珍老师就即将开设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课程讲述了自己的备课感受。在讨论中,青年教师重点谈问题、讲反思,资深教师重点传经验、解疑惑,教学研讨会议取得了良好成效。

 
师生座谈会现场
师生座谈会合影

教学研讨会结束后,开始举行师生座谈会,老师们与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同学们从学生管理、保研考研、毕业论文、实习就业、研究生培养、出国深造等方面提出疑惑。老师们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回应。

针对学术方向和就业选择的问题,周云老师强调,本科期间学习的方向和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并不冲突,同学们可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考研方向,不必拘泥于本科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此外,同学们无需过早纠结考研还是工作,以及保研比例等问题,应注重自身学习、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提高综合素养,切忌本末倒置。叶玉嘉副书记则结合学校本科生的升学就业率以及学生工作经验,提醒同学们不必自我设限,可根据就业意向和就业形势综合考虑就业与深造的问题,并表示学院未来将组织相关的经验分享会。覃辉银、祝全永和李义老师也分别结合自身的求学工作经历,针对相关的问题给予解答。

会议最后,学院党委刘少萍书记代表学院作会议总结。她指出,学院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的培养,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对策,积极探索学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模式,并持续关注马理论本科生的成长。她强调,师生要一起努力,共同思考和探索马理论本科班的创新点,打造华工马院的教学特色和育人本色,培养一批拿得出手的人才,给学校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邓丽娇

文/钟健 

审核/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