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活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开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24   浏览次数:252

4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党支部一行到开平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贯彻落实《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度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首批重点马院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支持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支部书记、国家级领军人才吴国林教授,开平市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全体班子成员,各镇(街道)管委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参加此次活动。

为了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宣传工作,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通过理论宣讲、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实践调查等方式,推动开平市提升基础理论宣传普及水平,培育壮大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在“开学大课堂”,吴国林教授作了题为《量子科技及其社会意义》的专题报告,逾200名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和相关人士出席并参与学习互动。吴国林教授精彩的报告帮助大家全面认识了什么是量子、量子科学以及量子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以及哲学问题,让大家了解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发展量子科技是一项对传统科学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未来量子技术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市委书记余中华同志主持本次报告会,并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抓住当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正确认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信息革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做好各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工作。

在开平市博物馆,郭忆薇博士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讲起,阐述了文化建设对于综合国力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韩国历届政府持续以国家战略推动影视、游戏、动漫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了以国家战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为实现此长远目标,我们应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郭老师认为,开平有着碉楼、民歌、灯会等众多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开发利用,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开平市青少年宫,熊飞雷博士后回顾了传统生产力所依赖的生活经验以及科学技术,并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引出了信息技术的话题。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熊博士指出了信息的深意以及独特之处。熊博士介绍了科学革命前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科学革命之后,尤其是电磁学建立之后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熊博士指出了这些信息技术中遭遇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量子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突破。相对传统信息技术而言,量子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生产力质态。

在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卢志华同志开展了主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兼论青年干部的人民情怀》的宣讲。卢志华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切入点,从“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在基层体现”和“基层青年干部如何履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四个方面展开,并且每一个方面都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卢志华同志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统合式的概念,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它在基层实践的关键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执行力,基层青年干部履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于基层青年干部的“人民情怀”。开平市人大机关人员、人大代表以及各乡镇(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等一百余人听取了此次宣讲报告。

此次,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开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深入了解开平市实践中心的建设和理论宣讲活动的成就,为未来的合作和共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文 马肖、李全兴、熊飞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