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举办的学术沙龙,在5号楼马克思主义学院102A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邀请到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吴家庆教授,做了“关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的主题报告。副院长张国启教授主持报告会,院长解丽霞教授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吴家庆教授从博士招生、学科建设与自己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引入报告主题,以自己在博士生培养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作出指导:第一,要提高科研能力。博士生要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必须夯实专业基础。学术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与专业性的活动,专业基础与专业素养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等基础知识非常熟悉,要深入了解学科的概念、范畴、观点等基础理论,要强化政治学、哲学等专业素养。博士生要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做学术研究要善于发现学术问题,一定要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即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同时,要深入了解社会,要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研究现实问题。博士生要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必须养成有心的习惯。任何时候都要做个有心人,遇到有价值的观点要随时记录下来,要学习有深度的知识。第二,要增强人文涵养。一是注重品味涵养。作为知识分子,要注意自己的人文情怀与言行举止,要注重涵养,提高品味,要在大学的氛围中熏陶与强化自己的涵养。二是涵养人文情怀。要有使命感,将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相结合,思考问题的站位要有高度。第三,形成学习自觉。学习不能因硬性规定而被动地学习,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学习效率。

副院长张国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吴教授将自己多年培养博士生的体会倾囊相授,使大家从吴教授的讲授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一是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对于学科的基本术语、概念、范畴,要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二是要强化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要培养个人涵养,做人做事是统一的,要全面发展。最后,在学术沙龙的互动交流环节,吴教授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情互动交流,对同学们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全面的解答,使同学们对自己遇到的困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把握。现场人员热情高涨,学术氛围浓厚,参会人员收获满满,颇受启发!
(图文/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