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前沿工作坊|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3-07-20   浏览次数:503

7月15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前沿工作坊“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5号楼102A会议室举办。首都师范大学杨生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侯衍社教授、北京市社科联赵英臣教授等三位专家聚焦文化使命主题做了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主持报告,副院长张国启教授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杨生平教授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特质探析、文化中国的时代建构及世界历史意义等维度出发探讨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以及两种文明观。他指出,探讨文化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把握区分好“文化”与“文明”两者的不同概念;文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历史坐标中,如何定位中国文化,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的文化矛盾,如何为“文化中国”的建构指明方向,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时代课题。

侯衍社教授提出两大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现代化?如何建设中国现代化?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学界应以敏锐的学术嗅觉体会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的优势之处。

赵英臣教授围绕“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新发展阶段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动”“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与社会关系协调”“网络亚文化与青年文化”“转型时期公众社会信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用数字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问题做了学术报告。他认为,青年是文化交流塑造的主力军,要重视青年社会心态的转变问题,把握互联网对青年多元文化创造力的影响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和引领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目的。

解丽霞院长对报告会进行总结,她指出,三位教授结合实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对新的文化形态与使命进行了系统性的学理阐释,对学生更好理解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文 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