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分制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09-12-07   浏览次数:99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培养具备管理、法律、计算机应用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组织人事、劳动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方面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及教学、科研人才。

二、基本培养规格(含知识及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制度、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本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门外国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基本学制:3

弹性修业年限2.5---6

四、学时与学分

1: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要求

时∕学分

占课程体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8017.5

23.2

选修

 

 

专业基础课

必修

48030

39.8

专业课

必修

32020

27

选修

1288

10

合计

 

120875.5

100

2:集中实践环节周数与学分

实践环节名称

课程要求

周数∕学分

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

军事训练

必修

 

 

公益劳动

必修

 

 

金工实习

必修

 

 

认识实习

必修

 

 

专业实习

必修

22

14

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必修

 

 

课程设计

必修

 

 

科研训练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1212

86

合计

 

1414

100

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含课程体系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75.5+14=89.5学分

 

五、十门主干课程简介

1、大学英语(学位课)

内容: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言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熟悉并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和实践能力,从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2、大学语文(学位课)

内容:大学语文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本科专业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分析表达和阅读鉴赏等多种能力,并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拓展视野等重要任务。采用讲授与自学、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助学。本课程选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文学经典读本》作为教材,并配有完善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要点等资料。

3、管理学原理(学位课)

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的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主要内容有:一、总论:管理者及管理工作,管理理论的演进。二、定义管理的工作领域:组织文化与环境,全球环境下的管理,管理的社会责任和伦理,管理工作的精华----决策。三、计划职能:管理计划的基础,战略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四、组织职能:组织设计和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变化和创新的管理。五、领导职能:组织行为的基础,团队管理,对员工的激励、领导,沟通与人际关系技巧。六、控制职能:控制的基础,执行管理,控制的技术和工具。

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学位课)

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预算、规划与生产力,工作分析、分类与评价,工资与福利,公平社会机会与劳动力的多样化,招募、选录与晋升,领导与雇员绩效,培训、教育与人员开发,绩效评估,健康与安全等。

5、行政管理学

内容:通过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框架结构,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行政管理在政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学生通过对行政体制、行政决策、行政功能、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监督、行政改革等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能够运用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案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6、领导科学

内容: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它的研究范围包括领导范畴、领导职能、领导原理、领导体制、领导素质、领导过程、领导方法和领导绩效等方面。本课程所讲的领导科学偏重于行政领导学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领导科学内容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特色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领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规律性了解我国领导工作的职能、体制、原则掌握领导方法和艺术端正领导作风,提高领导素质、能力、水平和绩效以适应现代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7、人员素质测评与评估

内容:人事测评技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现代公共能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人的心理,行为及其本性的认识;心理,行为测评及其分析技术,即测什么,怎样测,效果如何等;职务分析技术,即了解工作内容,责任者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怎样操作,为什么做等方面的技术。本课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事测评。包括测评的意义、历史、指标体系、结果等。第二部分是人事测评方法。包括心理测评,面试,履历分析和推荐信审核,纸笔考试的方法和技术,工作模拟和情景评价以及评价中心等等。第三部分时公共人事测评。

8薪酬与福利管理

内容:本课程从薪酬管理的基础理论着手,重点介绍了薪酬管理的基础知识,薪酬管理的功能,薪酬管理的原则,如何设计薪酬管理制度,如何进行绩效评估,怎样做好薪酬控制与支付及计算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等。全面、系统、完善地论述薪酬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9员工发展与培训

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工作在现代公共组织中的定位,公共组织如何展开培训工作;培训体系的建立(企业培训制度与培训工作原则),培训模式,培训体系的构成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评估与反馈,培训后勤与培训管理,培训案例。

10劳动法学

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及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立法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劳动法学理论和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学习,使学习者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