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白皮书
专业介绍 | 详细说明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专业简介 | 专业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主要学习信息探测、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理论与现代技术。本专业依托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通信类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综合创新能力、“宽深厚”知识体系、能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专业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历经电讯工程、无线电工程等专业名称变迁,作为建国后部属高校中首批设立的电类本科专业,在著名电子学家、教育家冯秉铨教授的带领下,为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引领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继承冯秉铨教授注重教学改革的传统,长期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试点,成效显著。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与精品课程,曾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学生培养得到产业界鼎力支持,目前已与国内多家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
2.培养目标 | 以国家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毕业后成为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领域创新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复合人才。 (1)培养目标1:具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2)培养目标2:具有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3)培养目标3: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成为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 |
3.培养规格 | 毕业学分要求:158;学制:四年 | |
4.课程体系 | 核心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处理器系统与接口、射频电路、天线原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全英课程:数字电子技术II、数字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 |
5.师资队伍 | 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子信息),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子信息),以及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博士后7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6.3%,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40人。学院教师中有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3人次,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次,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IEEE Fellow 4人。 | |
6.教学条件 | 在科研教学基地方面,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7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市共建集成电路培养基地1个。教师队伍中,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现有在校生2194人(其中留学生40人),本科生1238人,硕士研究生709人,博士生247人。学院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21世纪我国对信息产业人才的需求,为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和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如TCL集团总经理李东生、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等均为我院毕业生。 学院国际合作广泛,已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及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合作开设3+2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同时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澳门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电子与信息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国(境)外知名大学长期开展2+2项目、3+2项目、3+1+1项目、3+1+X项目以及短期实习项目。 |
二、信息工程电子白皮书
专业介绍 | 详细说明 | |
信息工程 | 1.专业简介 | 信息工程专业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主要学习信息探测、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理论与现代技术。本专业依托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通信类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综合创新能力、“宽深厚”知识体系、能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专业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历经电讯工程、无线电工程等专业名称变迁,作为建国后部属高校中首批设立的电类本科专业,在著名电子学家、教育家冯秉铨教授的带领下,为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引领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继承冯秉铨教授注重教学改革的传统,长期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试点,成效显著。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与精品课程,曾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学生培养得到产业界鼎力支持,目前已与国内多家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
2.培养目标 | 以国家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毕业后成为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领域创新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复合人才。 (1)培养目标1:具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2)培养目标2:具有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3)培养目标3: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成为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 |
3.培养规格 | 毕业学分要求:155.5;学制:四年 | |
4.课程体系 | 核心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系统与接口、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 全英课程:数字电子技术II、数字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 |
5.师资队伍 | 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子信息),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子信息),以及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博士后7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6.3%,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40人。学院教师中有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3人次,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次,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IEEE Fellow 4人。 | |
6.教学条件 | 在科研教学基地方面,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7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市共建集成电路培养基地1个。教师队伍中,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现有在校生2194人(其中留学生40人),本科生1238人,硕士研究生709人,博士生247人。学院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21世纪我国对信息产业人才的需求,为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和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如TCL集团总经理李东生、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等均为我院毕业生。 学院国际合作广泛,已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及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合作开设3+2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同时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澳门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电子与信息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国(境)外知名大学长期开展2+2项目、3+2项目、3+1+1项目、3+1+X项目以及短期实习项目。
|